30-40(2 / 2)
郁行安忍不住轻笑一声。
“好,我会转告他。”郁行安温柔道,“我会对他说,此生只画一幅绿萼梅,只送到苏家小娘子手中,不许赠予他人。”
苏绾绾耳尖微红,她重新迈步向前走,余光瞥见郁行安也跟了上来。
她故意面不改色地问:“你与那个礼和很熟?”
“嗯,很熟。”郁行安说,“他也姓郁。”
“哦。”苏绾绾的心砰砰直跳,以为他要揭穿她的羞怯,结果并没有。
“他作工笔画作得慢,三千六百零一朵不同的绿萼梅,他要斟酌许久。为免夜长梦多,我明日先寻一德高望重之人,去贵府商议婚事。半月之后,我定将他的真迹送至小娘子手中。”
“随你。”苏绾绾扔下这几个字,就大步向前走,之后无论郁行安说什么,她都不再搭腔。,
但他们始终相隔三步远,一同走出梅林,再一同下了山。细雪纷纷扬扬,覆盖住他们的两行脚印,这两行脚印始终未曾分离。
……
回到听竹轩,两个一等侍女和四个一等侍女都像是遭雷劈了。
她们六人迅速地交流了鼎鼎大名的郁行安对苏绾绾提起婚事的事情,然后一致决定:缄口不言,她们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这件事几乎无人知晓,苏绾绾读了半日书,等着哪个侍女来询问,结果众人仿佛那日失了聪,并未听见只言片语。
苏绾绾只好又读了两日书,这天傍晚,她从肖家回来,侍女棠影坐在胡床上打络子,见到她,连忙放下手上的物事,去煎了一釜茶,端进小书房。
“何事?”苏绾绾在整理自己的书卷。
棠影放下茶盏,上前帮忙将书卷塞进帙里,一边笑道:“郁知制诰昨日请了中书令来说项,婢子打听到了主人的回应。”
主人或阿郎,皆是大裕的仆婢对于一家之主的称呼。棠影口中的“主人”,就是苏绾绾的父亲。
“父亲说了什么?”苏绾绾低头系帙袋的绳子。
“主人十分欣喜,却未曾应允。”
“为何?”苏绾绾系歪了绳子,她垂着眼眸,将绳子解开,再重新系好。
“因为二郎明年才亲迎,主人不愿过早为小娘子议亲。实际原因是……襄王府和越国公府也遣人来提了婚事。”
苏绾绾:“……”
用完晚膳,她去探苏敬禾的口风。
苏敬禾正在擦拭月杖,他瞥她一眼,笑道:“扶枝,你心仪哪个?”
苏绾绾仰望挂在墙上的《马球图》:“我没有心仪的。”
“哦。那你来问我作甚?”
“我自己的事,总要关心一下。”
苏敬禾笑叹一声,观察她的神色:“襄王?越国公世子?还是郁知制诰?”
苏绾绾心跳如鼓,听见苏敬禾说:“哦,原来是郁知制诰啊——你一听见他的名字,面色都一动不动了。他确实是阆都最俊的郎君,又年少有为,出身名门,去蓠州的路上还对你照顾有加……”
“阿兄——”
“好了,我知晓了,我会为他敲边鼓的。扶枝,你放心,我观他大有所为,父亲一时犹疑不决,不过是寻思襄王可能登上帝位罢了,他总是希望咱们家要出一个皇后。可襄王前头有太子,有二皇子,哪有那样容易。还不如跟着郁知制诰,照他这种升官的势头,再过两年也许就官拜中书舍人了,到时我们皆要称他一声‘阁老’或‘承旨’,嗐,哪有这样年轻的阁老,我喊了都觉得烫嘴。”
苏绾绾的视线挪到墙面上,她盯着白壁丹楹的墙面,等苏敬禾说完,才说:“嗯,阿兄,我先回去了。”
“去吧。”苏敬禾将擦拭月杖的帕子扔到案上,“扶枝,你放心。”
他再次保证了一遍。
过了半月,便是万寿节。圣人五十大寿,在蔷薇苑大宴群臣,苏敬禾问苏绾绾要不要一起去。
苏绾绾说去,苏敬禾揶揄地笑起来。苏绾绾不理他,塞给他一个新打的络子,催他快走。
侍女进来道:“郁家小娘子送了信过来。”
苏绾绾让侍女将信拿来,拆开,原来郁四娘问她万寿节是否入宫,信末悄悄说,阿兄让她帮忙问的,她趁机求阿兄给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绿萼落雪》30-40
她放两天假,每日读书太累了,阿兄未允。
苏绾绾回了一封信,她入了宫廷,和众人一同拜贺时,察觉有人注视她。
她转眸一看,见到郁行安坐在圣人身边,视线遥遥望过来。
苏绾绾挪开目光,再过一会儿,转回脑袋时,发现他仍在凝望她。
苏绾绾不再和他对视,拜贺完,坐于偏殿的宴席。乐工和舞伎在殿中表演,满殿的贵女命妇谈笑风生。
苏绾绾坐了一会儿,没看见郁四娘,便与继母郭夫人说了一声,找借口离席。
她经过郎君们所在的正殿时,听见里面袖袍舞动,丝竹之声阵阵。
大裕的高门娘子们通常不在众人面前跳舞,郎君们却有在宴席上趁兴起舞的传统,有时连圣人也会参与。
只是如今的圣人身子孱弱,已许久不曾舞了。他今日也许是身体好转,也许是兴致高昂,苏绾绾经过时,圣人竟然下了台阶,与诸臣同舞。
乐工们更加卖力地吹奏管弦,气氛一时热烈。圣人舞了片刻,竟舞到郁行安身边,示意他一起来舞。,
这叫“打令”,在更遥远的时代,它拥有更繁琐的礼仪和更严谨的规则,被雅致地称为“以舞相属”。打令代表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看重,而在当下的时局,圣人此举的政治含义不言而喻。
苏绾绾清晰地看见众人动作略微停滞的模样。不久后她看见郁行安和众人起舞,那样清雅优美,当他清泽的袖袍舞动起来时,满殿的文武大臣,竟都沦为他的陪衬。
苏绾绾望了一会儿,垂下眼眸,悄悄地走了。
今年圣人兴致好,万寿节将持续一整天。有许多人溜到蔷薇苑的高亭大榭闲聊。苏绾绾坐在一处水榭,天凉了,少有人往此处走,只有宫女给她上了茶点。
迎面的寒风扑过来,天色将晚时,她听见一个小娘子说话的声音。
“妾有一香囊……愿赠郎君。”
时下流行寡妇再嫁,小娘子勇敢地为自己寻觅夫婿也并不罕见。《诗三百》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仍然被视作是一件浪漫之事。
苏绾绾不愿意听别人私事,正好有一丛蔷薇花藤挡住视野,她对宫女打了个手势,意欲离开,转过花藤时,却看见另一人原来是郁行安。
他身量很高,低头望着那小娘子,说道:“小娘子这香囊甚美,赠予他人吧,某已有心上人。”
小娘子泪盈于睫,不像跳渊河偷窥苏绾绾的郎君那样大胆,很快就抹着眼泪走了。
苏绾绾站在原地未动。
郁行安似乎在找什么人,他走过廊庑,转过水榭,很快见到了蔷薇花藤后的苏绾绾。
他的脚步慢下来,像是在细看她,又像是担心这是转瞬即逝的幻觉,但他仍然一步步朝她走来。
第35章 书格
水榭旁有两棵参天的梧桐,已掉光了叶子,在寒风中舒展着光秃秃的枝桠。水榭长廊曲折,郁行安走到近前,扫了宫女一眼,宫女识趣地退到不远处。
“冷不冷?”郁行安在苏绾绾身前三步远的地方顿住脚步,望着她问道。
苏绾绾摇头,望了一眼天际,问道:“什么事?”
郁行安从袖中取出一卷画:“绿萼梅画好了。他……礼和听闻我的话,甚是欣喜,若你之后有何想要的画,他都愿意作。”
“嗯。”苏绾绾心跳略微加快,她让侍女接过画卷,却并未展开,侧头看见那个宫女正在收拾桌案上的茶点,却频频偷瞄郁行安。
她说:“天色已晚,我出来这么久,该回去了。”
郁行安应好,陪她走了一小段路,两人的影子合在一起,又在分叉的小径分离。
“前面便是我要去的侧殿了,再会。”苏绾绾道。
“再会。”郁行安望着她,站在原地,目送她离开。
苏绾绾带着侍女往前走,走了十几步路,回头,发现郁行安仍然望着她。
她走回去,说:“郁知制诰。”
“嗯。你可以唤我郁行安,或者郁二郎,郁二。”
姓氏加排行,再加上“娘”或“郎”的称呼,在大裕是一种时兴且很显尊重的叫法,例如苏绾绾总是唤郁行安的妹妹“郁四娘”。倘若将“娘”或“郎”字都省略了,只唤姓氏加排行,就更显得亲密无间了。
“郁知制诰。”苏绾绾说,“你回去吧,天要黑了,你没有带宫人,回去路上黑黢黢的,仔细摔倒。”
郁行安:“好。”
苏绾绾便走了,她走了几十步路,再回头看,郁行安果然也转身离开。但他走得很慢,夕阳将他的背影拉成长长一条影子。
苏绾绾加快了脚步离开。
万寿节宫宴结束,她回到听竹轩,挥退侍女,展开郁行安赠的画卷。
画中细雪纷纷,一棵绿萼梅傲立在纸上,树干笔直挺拔,花瓣无数,每朵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树下还有一人在抚琴,落款是“礼和”,略去了姓氏。
苏绾绾扫视这幅画,看了半日,卷起画轴,想让人将它收好,最后却只是将它塞到了书房最角落的箱笼里。
她如常地读书,听见苏敬禾说,郁行安又请了德高望重的亲王说合,父亲刚有松动之意,太子就病危。
二皇子近来有了骄奢淫逸的不良传闻,传说四皇子襄王很有可能被册立为新的储君。
冬至这天,许多小娘子与郎君都会去往芳霞苑赏雪。芳霞苑的芙蓉虽开败了,但雪景甚美,还可在结冰的湖面上冰嬉。
苏绾绾接了十几个小娘子的邀帖,斟酌许久,还是去了,还邀了郁四娘。
她在肖家读过书才去的,到得晚,十来个要好的小娘子已经坐在暖亭中围炉赏雪,一边作诗,一边吃冷修羊。,
小娘子们见她来,笑着请她进去,罚她吃一杯酒,再命她作一首诗。
苏绾绾是不吃酒的,林家小娘子帮她挡了,众人不依,苏绾绾只好多作一首诗。
作完,大家称赞不已,又命侍女将两首诗誊写下来。
半个时辰后,评出名次,苏绾绾得了第三,林家小娘子力压众人,得了魁首。
众人吃了酒,又靠着薰笼,酒意上涌,脸颊微红。有人提议去玩冰上蹴鞠,响应者众,一行人带着侍女呼啦啦地去了。
芳霞苑的东面画楼有四层,每一层都有许多郎君,酒妓坐于郎君们之间,毫无顾忌地劝酒喧哗。
唯有郁行安所在的第三层,没有妓子往来,众人拘谨地饮酒,不时觑一眼郁行安的脸色。
这时,忽然楼上有个郎君在窗边叫道:“今日来得巧,小娘子们去作冰嬉了!快来看看,有没有你们的心上人!”
楼上楼下都喧哗起来,响起往来行走的声音。郁行安目光仍然清泠泠的,侧头和旁边一人谈论二皇子之事。
那人又叫:“苏三娘也去了!”
行走之声更盛,楼上楼下的窗边响起许多人说话的声音。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绿萼落雪》30-40
这些声音顺着寒风飘下来,三层几个年轻的郎君已经有些按捺不住,暗自后悔之前听闻郁行安来了芳霞苑,非得托关系混进来。
他们确实借此得知了郁行安对储君的态度,但郁行安不叫酒妓,弄得他们也不好意思沉湎取乐。
这些郎君正后悔难耐,看见郁行安和旁人说完了话,拿着杯盏站起身,状似无意,踱到窗边。
众人仿佛被解开禁锢,纷纷跟过去,探身观看。
小娘子们确实带着侍女在冰面上踢蹴鞠,衣香鬓影,好不热闹。
但苏绾绾并不在其中。
郁行安找了半日,才发现她揣着袖炉,与郁四娘站在银杏树下说话。
银杏树的枝桠光秃秃的,树干挺立优美,两人身着合欢红大氅,宛若一幅传世仕女图。
楼上有人道:“今日天气甚好,我要命人给苏三娘送一壶龙泉佳酿。”
另一人道:“她必不会收。”
“怕什么,我十一妹也在那里,我就说要赠十一妹,给她们每人一壶。”
众人纷纷笑骂,又有添份子的,这个说要赠糕点,那个说要赠冷修羊,还吩咐博士必得在小娘子跟前念出他们的名字。
郁行安唤来芳霞苑的小博士,问道:“今日来了多少小娘子?”
“来了六十七个,分了五席,另有二十一名已出阁的娘子结伴而来。”
郁行安吩咐道:“郁家小娘子所在的那席,花用皆记在我账上,另给她们每人备一份驱寒的花酿驴。”
小博士躬身去办,旁边人笑问道:“礼和,你这是赠予谁的?”
郁行安的视线落在苏绾绾身上,指尖轻敲杯盏,过了许久,都没有接话。
……
郁四娘道:“我以为你什么都会,原来不玩冰嬉。”
苏绾绾道:“我只是擅长几样物事罢了。况且我小时候作冰嬉时摔过,我怕疼,不敢再玩。”
“我见你不怕骑马,原来你骑马没摔过么?”
苏绾绾笑道:“没摔过,阿娘赠我的翻雪乖得很。大姊说,我这人就一个毛病,受过疼的东西就不愿再碰,还好读书不疼。”
郁四娘惊异道:“你与我二兄相反。我二兄如你一般,看起来样样都好,只是他也有一个毛病,万事皆要做到最好,比如御术,他摔过马,当时那马发了狂,将他摔在地上,摔得他伤了腿,养了两个月方好。但他在养病时还要读书,腿伤好后还要练习御术,直至比众人都更出彩……”
苏绾绾:“他摔过马?”
郁四娘点头,与她细说,原来是有人对马下了药,那人嫉妒他的天资,竟然用这样的手段泄愤。两人说着话,便见小博士们送来许多吃用之物,还有博士过来禀道:“小娘子们这一席的花用皆记在郁知制诰账上了。”,
郁四娘瞠目:“我阿兄又没吃,记他账上做什么?”
博士:“奴不知晓。”
郁四娘嘟囔:“平日也不见他这样体贴。”
她与苏绾绾站了一会儿,实在无趣:“不如去阅书。”
苏绾绾已经知晓她不爱读书的性情,笑道:“阅书岂不是更无趣?”
郁四娘自有主张,催她去了。为满足文人喜好,芳霞苑也有一处藏书阁,只是平时无人光顾。苏绾绾入内,只见日光静谧,一卷卷书帙安放在书格上,墨香浮动。
苏绾绾揣着袖炉,行走在书格之前,挑选喜爱的书卷。过一会儿,郁四娘转去楼上,苏绾绾仍在这楼,伸手取一卷书。
她展开看了几列字,又将此卷放回,再去寻别的书。
她听见不急不缓的脚步声进来,再停在不远处。因为有些熟悉,她一时没有多想,只拿著书,一边低头看书,一边往前走。
郁行安站在书格旁,正抬手取书。他闻到绿萼梅的淡香,侧头望去,看见苏绾绾低头走来。
他本来应该让开的,但不知为何顿住了脚步。苏绾绾走近,正要撞进他怀里。
他笑道:“苏三娘。”
苏绾绾骤然抬眸,看见郁行安低头凝视她,漆黑眸子里带着笑意,嗓音清冽低醇:“仔细摔倒。”
两人挨得很近,却并未撞在一起。他的影子笼罩住她,光线从他身后的直棂窗射进来,安静地铺在两人身旁。
苏绾绾耳尖一烫,往后退一步,她手里的袖炉没拿稳,从衣袖里滑出来,砸到脚上。
守在藏书阁的博士连忙过来,见到这场景,飞快拾掇好了,再静悄悄退出去。
郁行安低头看她:“吓到你了?抱歉。”,
“没有。”苏绾绾摇头,腰背挺直,走向不远处的桌案。
其实脚趾有些疼,她太怕疼了。
郁行安跟在她身边,想扶,却抬了好几下指尖,都没有伸手。
两个人在桌案前面对面坐下,郁行安将自己的袖炉取出来,递给她。
苏绾绾:“给我?”
“嗯。”郁行安望着她,“赔你的袖炉。”
苏绾绾没接,那袖炉便被放在桌案上。两人跽坐在各自的榻上,低头读书。
日光照在身上,却带不来丝毫的暖意。为防走水,藏书阁中也没有薰笼。
苏绾绾看了几列字,手脚发冷,衬得脚尖的感受更明显。明明只剩若隐若现的疼痛,却仍然让她觉得难熬。
她伸出手,拿起桌案上的袖炉。
郁行安似乎并未察觉,视线仍然落在书卷上。
苏绾绾将袖炉揣好,整个人一下子暖和起来。
她舒了一口气,蓦然,听见一声很轻的笑声。
第36章 擦掉
苏绾绾骤然抬头,看见郁行安仍在看书。
日光穿过直棂窗,镀在他身上,他眉目低垂,气质温和出尘。
苏绾绾想问他方才是不是笑了,又担心他回答一个“是”,让自己进退两难。于是暗暗拿着袖炉,像平常一样读书。
两人展开书卷,读完了又卷起来捆好,声音细微,如同蝴蝶在两人之中振翅。
郁四娘从楼上下来,没走几步,就发现两人手持书卷,相对坐在案前。
她隐在一排书格后,探头看一眼,再看一眼,忍不住揉两下自己的眼睛。
我没看错吧?她心里想,为何会有人对坐着读书?做点别的不好吗?书有什么好读的?
她等了片刻,见两个人都神色专注,她便对博士说了几句话,出了藏书阁。
光阴寸寸流过,郁行安抬眸,再次瞥了一眼苏绾绾。
苏绾绾系上书卷,塞回帙袋里:“我读完了。郁四娘似是在楼上,我去寻她。”
“嗯。”郁行安也将自己的书卷卷好,“我也读完了。”
其实这本书他读过,确切来说,芳霞苑的藏书阁没有举世难寻的孤本,这里几乎所有的书,他都在河西道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绿萼落雪》30-40
嵇州的郁家老宅中读过。
苏绾绾看着他收书卷的手指,看了一会儿,目光转投向直棂窗。等他说一句“好了”,两人才站起身,一同去往楼上。
时下娘子遇见郎君,通常要行万福礼,郎君颔首回应也不算失礼。若两人地位相当,则通常郎君走在前,娘子走在后,以示尊卑。
郁行安却没有走在她前面的习惯,他总是走在她身侧,偶尔还会落后半步。
苏绾绾平日并没有发现这一点,因为凑过来和她说话的郎君几乎都捧着她,苏敬禾也总是停下来等她,以便与她闲聊。其余的男仆更不必说,要么跟在她身后,要么在前方恭敬引路。
但今日苏绾绾走上台阶,或许是气氛太静谧了,她忽然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
窗外是即将西沉的太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长长的台阶上。郁行安在她斜后方,他的影子延伸到苏绾绾脚下,两人的影子距离那么近,就像是拥抱在一起。
苏绾绾快速往前走了两步,好让两人影子分开一些。
“你站我身后做什么?”苏绾绾问。
藏书阁中杳默无比,郁行安停了片刻,才回答道:“担心你摔倒。”
站在身后,好及时扶住你。
“哦。”苏绾绾走了两步,又问,“你平日怎么不走我前面?”
“我以为你不喜欢。”,
“是吗?”苏绾绾想了一下,“你如何知晓?”
她自己都未曾发觉。
“因为你的自称。”郁行安回答。
苏绾绾回忆须臾。
其他小娘子怎么与郁行安说话来着?
——妾有一香囊……
时下娘子们常用的谦称是“妾”“婢”,有时用“奴”“阿奴”——后两个男子也能用。
苏绾绾想到这里,就想起了郁行安那日对小娘子的回应。
她感觉自己心里仿佛不知何时点燃了一个小烛台,风总是席卷而来,烛台上的火焰摇曳得让她心惊肉跳。
她上了楼,转了一圈,没看见郁四娘。
郁行安与她并肩同行。
苏绾绾问二楼的博士:“方才与我同来的小娘子呢?”
博士恭敬道:“她先走了。那小娘子托奴转达,您在此安心读书便好,她会回去转告林小娘子等人。”
苏绾绾“嗯”了一声,说道:“那我们便先回去吧。”
郁行安没有说话,苏绾绾看了他几息,他才像回过神来,应道:“好。”
两人往回走,日光笼住藏书阁的二楼,每一卷书都安静躺在书格里,等待人的翻阅。两人的脚步声交错回响,不急不缓,像一首合奏的琴乐。
苏绾绾说:“此处幽静,可惜窗外只有几棵梧桐。若藏书阁临湖而建,夏日凉风习习,一边读书,一边远眺湖上芙蕖,倒是一件乐事。”
郁行安没有回音。
苏绾绾等了又等,等到心里的小小烛台,像是“吧嗒”一声熄了火。
她抬头看,见到郁行安漂亮的脖颈、喉结、下颚,他的目光直视前方,落在那些书卷上。
苏绾绾揣着袖炉:“郁知制诰。”
“郁知制诰。”
苏绾绾停下脚步,微微偏头,注视郁行安的背影。
他的背影修长挺拔,仿佛生来就应该在这样的地方手持一书卷,闲雅从容,风流自赏。
袖炉里的热意带给她温暖,似乎连带着重燃半灭的烛台。
她数着郁行安的脚步,等她数到了“四”,郁行安终于仿佛意识到什么,转过身。
苏绾绾望着他,嗓音温软:“你怎么了?”
“无事,我走神了,抱歉。”他站在原地等她。
苏绾绾点点头,继续往前走。等她走近,两人再次并肩而行。
“你方才说了什么?”郁行安问。
苏绾绾把自己刚才说的话重复一遍。
郁行安笑了笑:“你说得很是,窗外不该种梧桐,眺望满池芙蓉倒更好些。”
苏绾绾:“嗯。你呢,你方才在想什么?”
郁行安沉默。
苏绾绾说:“我见你不太开心。”
她说话的尾音本就软,刻意放柔了声音询问,就像是春天的细雪落在人的手上。
郁行安不自觉回想起被春雪灼烧的错觉,他放松了手指,回答道:“从这个视角望过去,这座藏书阁与茆舍的藏书阁很相似。”
苏绾绾去过郁家在阆都的宅邸,知道那里只有阔大的书房,因而问道:“嵇州郁家的藏书阁?”
“嗯。那里书卷万千,藏有数不尽的珍本。”
大裕疆域辽阔,使用“道-州-县”三级划分区域,全境可分为十五道,三百六十九州,一千六百九十七县。
郁家坐落于河西道最繁华的嵇州,出过十七任节度使,二十八任中书舍人。后来不知出于何故,郁家嫡系很少再来阆都做官,但仍有许多庶出子弟占据重要官职,当今的河西道和山南道节度使都是郁家子侄。
这样一个堪称大裕最鼎盛的世家,即使从不主动对外宣扬,也可以想像出其藏书阁必是插架万轴,汗牛塞屋。
苏绾绾道:“回想起嵇州郁家的藏书阁,你便走神?怎么,你不喜欢读书?”
她只是开个玩笑,毕竟从没有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读到郁行安这种程度的水平。结果,她竟然听到他“嗯”了一声。
苏绾绾满头雾水,又听见他说:“只是有时觉得累。”
他语气很平静,只是客观地陈述,仿佛他早已经接受这种疲累,并天长日久地与之对抗,直至拥有天下人交口称赞的才华。
两人继续往前走,苏绾绾发现郁行安的视线仍然落在那些书格上。
日光照在书格上,洒下一排排明暗不同的光影。两人的影子从其间穿过,时近时远。
苏绾绾说:“觉得累,便暂时别看啦。”
郁行安这回似乎分了心思听她说话,听见她开口,便将视线转回她身上。
苏绾绾和他对视须臾,偏开脑袋,望着前方寂静的日光。
她说:“你记性那么好,见到这些藏书,便会想起以前读书的事情么?”
“嗯。”
“可以忘掉么?”
“忘不掉。”
苏绾绾说:“我有办法。”
“嗯?”
她说:“我家中有一个池塘,池边几株烟柳。我幼时常站在池边沉思,有时候想算什么,一时没有纸笔,侍女来不及取,我生怕忘了,便拿根树杈在地上写。”
“嗯。”
苏绾绾:“有时会算错,还怪丢人的。”
郁行安轻微地笑了一下。
苏绾绾:“你知道如何把那些丢人的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绿萼落雪》30-40
算法遮掩过去吗?”
郁行安:“擦掉?”
“擦掉还是会留痕迹的。”苏绾绾说,“最好的方法,是在其上写出新的算式。”
郁行安若有所思,便听见她说:“你闭上眼。”
郁行安怔了片刻,闭上眼睛。
他感觉自己的手里被塞了一个什么东西,温暖的,有点圆润。是他今日给她的袖炉。
“你跟着我走。”苏绾绾说。
郁行安感觉袖炉被轻轻一拽,他跟着她往前。
一种奇异陌生的、失去掌控的感觉笼罩着他,但若有似无的绿萼梅淡香又从前方飘过来,让他心神镇定。
他听见苏绾绾问:“你此刻想到了什么?”
“冬季的日光,一百多排书格,我们如今走过的书格,左手边应是《汉纪》,再过去是《灾异占》,然后是《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苏绾绾侧头看过去,果然依次看见一卷卷的《汉纪》《灾异占》《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苏绾绾:“?”
他只是走了一趟过来吧,记这些书的摆放位置做什么?
她问:“还有呢?”
郁行安说:“还有我从前读书时的场景。”
冬日的阳光虽然刺眼,照在身上却是不能带来热意的。
郁家大宅的藏书阁也是这样寂静,窗外是参天的梧桐。他一个人站在那里,从晨光熹微,背到暮色四合。
苏绾绾说:“你擅长想像么?”
郁行安:“一般。”
苏绾绾:“你喜欢做什么?”
“休息。”
苏绾绾:“在何处休息?”
“都可以。”
“你休息得多吗?”
“很少。”
“为何?”
“我不愿。”
是不愿,不是不能。
苏绾绾道:“那你想像一下。”她的声音又轻又温柔。
真是奇怪。郁行安想,她偶尔会撒娇、言不由衷,或许还会捉弄人,但她却总是敏锐察觉别人心意,在他人低谷时给予温暖,或许这就是她身边总围绕着那么多人的原因吧。
郁行安听见她说:“此时冬季的日光照在你身上,你行走在一个湖泊的桥上。这桥又平又直,但你不能睁开眼,因为睁开眼,便会掉下去。”
“嗯。”
他果然像行走在一个湖泊上,黑暗笼罩住他,他每次落脚,都像是踩在湖波上。
但他脑海中仍然闪现着藏书阁的情景,分毫不差。
苏绾绾:“此时有一个神女。”
“神女?”
“嗯。”苏绾绾的脸颊有点烫,她握着袖炉的一角,指尖和他挨得很近,回头看,看见他闭上眼睛,丰神如玉。
好俊朗的郎君。她心里这样想着,转回视线:“神女让我转告你,走过这座桥,便会得到奖赏。”
“好。”
“长直的桥梁已经走过,如今我们要下台阶。”
苏绾绾移了一下袖炉,将他的手指引到扶手上。
他顺从地握住扶手,跟随她下楼。
脚步声回荡在藏书阁里,日光照在两人身上。他对她深信不疑。
苏绾绾再次回头看了他一眼,将袖炉塞回他手中,握住袖炉的另一角,牵着他走出藏书阁。
“你是一个果敢的勇士,信赖神女的指引,从未睁开双眸。”苏绾绾说,“如今你已走过湖泊,可以睁眼了。”
郁行安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站在藏书阁门口。
两人站得近,影子交缠,手中都握着那个小小的袖炉,指尖挨得很近,却并未碰在一起。,
郁行安眨了一下眼睛,看见她收回手,往后退了一步,从袖中拿出一个雕花小盒。
“此乃神女让我转赠你的奖赏。”
“是何物?”郁行安小心地接过。
苏绾绾让他打开,他看见小盒中铺着各色蜜饯。
苏绾绾说:“蜜饯,你喜欢吃么?喜欢便尝一个。”
郁行安不太喜欢吃甜的,但仍然吃了一个。
“很甜。”他说,“多谢。”
苏绾绾说:“这便是神女的奖赏。”
“嗯。”郁行安仔细地收起小盒。
苏绾绾:“不是蜜饯,是蜜饯之后的祝福。”
“嗯?”
“品尝到甜味的人可以休息,无论何时何地。”苏绾绾望着他说道。
郁行安动作顿住。
他的心里漏跳一拍,然后心跳声慢慢加快。他低头,看见苏绾绾抬头望着他。
她的双眸是琥珀色的,在日光下显得十分通透,让郁行安想起了某种神话传说中的,蛊惑人心的动物。
第37章 细雪
当晚,郁行安做了一个梦。
他已经许多年不做梦了,睡眠是他难得的休憩。在他以往的睡眠中,没有梦境,没有记忆,没有光怪陆离的色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奇遇。
但这回,他做了一个悠长的梦。
梦境的前半部分,是他过去的回忆。
父亲说,你名行安,字节和,这名字出自《汉书》,为父审慎地为你选了这个名字,是希望你长大后撑起郁家门楣,和兄弟们一起延续郁家的荣光。
他应好。
后来穆宗即位,为避圣人名讳,父亲将他的字改为礼和,要他明礼修身,知礼守节。
他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六岁那年,当他第一次展现出过目不忘的天赋时,举座皆惊,先生说他是“天纵奇才”,父亲喜不自禁,为他请来更好的老师,带来更多的书籍。
七岁那年,他被命作诗。他挥笔立就,在场的梁知周赞叹不已,为他写了一篇神童赋,他才名大噪,那首神童赋被传颂一时,连圣人都有所耳闻。
那年他读着梁知周的神童赋,转头凝望窗外踢蹴鞠的小郎君们。父亲推门入内,问他有没有读完今日的书。
他说:“孩儿读完了。父亲,孩儿能否出去踢蹴鞠?”
父亲拒绝了他,给了他一卷贾谊的书。他读完,作了一篇感悟,父亲欣慰道:“你待在屋中须臾,便可以记下这么多书卷,而你出门去玩一天,又错过了多少学问?倘若你耽于玩乐,岂非浪费自己的天资?郁家数百年都出不了一个如你一般的子弟,你浪费天资,岂不是亏欠先祖余泽,辜负长辈厚望……”
再后来,一同上学堂的赵家郎君缠着他说:“郁二,你做什么皆是第一,将我们衬得如同那上不得高台盘的夜磨子。只是这一回,我求你让让我。”
赵郎君年纪比他大,生得也比他高。他停下脚步,抬头问赵郎君:“为何?”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