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会哭的老baby;国庆档开始!(2 / 2)
他知道,这一路不会终结。
因为总有新的伤口在等待抚慰,总有未曾命名的情绪在黑暗中摸索出口。而他们所能做的,不是治愈所有人,而是确保每一次呼救都不会坠入虚无。
数日后,他在高原驿站写下一段日志:
> “我们常以为改变世界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可实际上,最深远的力量,往往藏在一盏不肯熄灭的酥油灯里,一句磕绊的‘我想说说话’中,或是一块能让聋儿‘听见’母亲哼唱的金属板上。
>
> 倾听不是施舍,而是平等的交换。当我蹲下身子,贴近另一个灵魂的震颤,我也找回了自己遗失多年的温度。
>
> 所以,请允许我继续行走。哪怕风雨兼程,哪怕无人知晓。
>
> 只要还有人愿意说出‘我在这里’,我就一定会回答:
>
> ‘我也在。’”
夜深了,驿站外风声呼啸。他合上日记本,点燃一支蜡烛。火光摇曳中,手机屏幕又一次亮起。
是平台系统自动推送的今日回声精选:
> 【用户ID:藏在课桌下的影子】
> “今天我去听了新生心理讲座。结束后,有个学弟跑来找我,说他也曾想过跳楼。我把你的那句话告诉他??‘你会试着再撑一天吗?’ 他哭了,然后点了点头。”
>
> 【用户ID:失眠的候鸟】
> “我离婚了。但在最后一次家庭会议上,我和妻子一起听了你们推荐的那段父子对话录音。我们抱着孩子哭了一场,终于学会了好好说再见。”
>
> 【用户ID:未命名?匿名】
> “妈妈今天走了。我没有哭。我只是打开平台,录了一段风吹树叶的声音,发给了她曾经常用的账号。我知道她收不到,但……我想让她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周野逐条看完,眼眶发热。他点开回复框,没有写下任何华丽辞藻,只是平静地输入三个字:
> “收到了。”
按下发送键的刹那,系统悄然生成一条新数据标签:【有效共情传递达成 ? +1】。
与此同时,在万里之外的北京总部,林若曦正站在会议室白板前,面对一群政府代表与医疗专家。她指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流,声音坚定:
“这不是慈善,也不是科技秀。这是新型社会支持系统的雏形。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情绪基础设施’??就像水电网络一样,让每一个心灵都能接入温暖与理解。”
有人质疑:“成本太高,覆盖面有限,真的可持续吗?”
她笑了笑,调出一段视频:那是周野在特教学校那天,小女孩第一次“听”到音乐后哭泣的画面。
“你觉得她的眼泪值多少钱?”她反问,“而如果我们能让千万个这样的瞬间发生,这个社会又能少多少痛苦?”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项目获得专项基金追加拨款,并被列入“十四五”心理健康服务示范工程。
当晚,林若曦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是苏晚寄来的明信片,背面印着冰岛黑沙滩的照片,上面写着:
> “我把风声录成了专辑,取名《解冻》。你说得对,有些灵魂只是暂时冻结,而不是死去。等春天来了,它们自然会醒来。”
她握着明信片站在窗前,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手机震动,是周野发来的消息:
> 【明天进村。可能会失联几天。替我看看星星。】
她抬头望向夜空,云层稀薄处,银河隐约可见。
她回复:
> 【好的。我会替你记住每一颗亮起来的星。】
而在遥远的雪域高原,周野正蜷缩在简陋的招待所里,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床头放着那台便携麦克风,里面存着一段尚未发送的语音。
那是他准备送给所有倾听者的开场白:
> “你好。我不知道你现在经历着什么,也不知道你是否还能相信这个世界。但请记住,此刻正有一个人,愿意花时间听你说完一句话,哪怕你不擅长表达,哪怕你只想沉默地呼吸。
>
> 你不必坚强,不必完美,不必为了被人喜欢而改变自己。
>
> 你只需要知道??
>
> 有人在听。
>
> 而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