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2 / 2)
有的人点开之前微博下方的评论,触目惊心,又逃也似的点击了退出,不忍心再看。众口铄金,这些恶毒的话语都是刀子啊。
为什么上天要让这么一个美好的少女受尽冤屈?那些良心被狗吃了的攻击她的东西,到底是人不是?
她真的决定不再直播了吗?这时,人们开始紧张起来,那个堂姐的话是真的吗?可是结合楚留梦的最新微博,这很有可能是真的。
但是……万一呢,万一那个堂姐只是假的?毕竟楚留梦本人也没有申明啊。
万一,白莲仙子又回心转意了呢?毕竟现在“正义”已经到来了啊!
人们跑到楚留梦的微博底下想挽留。
“我还没看够呢,真的不直播吗?”
“我们错了,不要啊,假的吧!”
“那群人就是心理阴暗看什么都阴暗,小姐姐千万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快澄清吧,这是谣言吧!”
可惜,楚留梦没有任何的回应……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你说我一个碧池怎么又变成纤尘不染,天下无双的白莲仙子了呢。”
“这是不是有一种被钦定的感觉?”
“……”
正在刷着新闻楚林霜不耐烦地道:“你絮絮叨叨地在说什么呢?”
楚留梦立马闭口,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半晌方才幽幽地道:“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正堕时。你说我可怜不可怜。”
“你可怜个……屁!”楚林霜直接没忍住爆了句粗口。
一般来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也就说人再怎么无耻不要脸,也总该有自己的下限。但是在楚留梦的身上,她看不到任何所谓的下限和脸皮。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是故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网上这一个个评论,让楚林霜看得犹如身处梦中。
嗯?这是楚留梦?你们这是在形同楚留梦?卧槽你们狗眼都瞎了吗?卧槽我再也无法直视圣人这个词了!
再说,你们这画风也变的太快了吧!从哪里冒出来的,之前怎么没见你们出现?
楚林霜越刷新闻就越气得手抖,差点没把手机直接扔出去。
“你有什么好不满的,别忘了你也是我帮凶啊!”楚留梦把手上伸进胖次里抓了抓屁股,脸上得意洋洋。
“早知道画风会变这么大,我才懒得睬你呢!”楚林霜咬牙切齿,语气认真,她之所以帮楚留梦主要还是因为对方被骂的实在太狠了。所以虽然知道这是楚留梦的阴谋,但也还是同意帮个小忙。
她也知道事情会反转,但是没有想到事情会反转的这么大,现在对方已经不是白莲仙子,而是白莲圣人了……嗯,圣人。
“你现在真的没有一点点心虚吗?”
“不,我问心无愧。”楚留梦摁着自己的胸口,严肃地道,“老子一千多万都捐出去了,买个圣人的名号怎么了?”
“……你真是够狠!”楚林霜被呛得无语凝噎,半晌才说出话来,拍了楚留梦一掌,“然后呢,现在这么多人挽留你,你还是不打算玩直播了?你现在人气这么火爆,要是继续直播绝对能赚翻了!”
“废话,我就是玩腻了才整这么一出的。你总是忘记,我想要的不是金钱和人气,而是好玩。能有什么比得上把世间所有人被自己所骗、被自己引诱而让人愉悦呢?”楚留梦微微低下头,嘴角划过一丝狞笑,“你知道什么东西最美吗?”
楚林霜不耻下问:“是什么?”
“是那刹那的绝美和惊艳,转瞬即逝,让人留恋和牵挂一生。”楚留梦嘿嘿笑着,双肩微微耸动,“我小时候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的那么的绚烂和瑰丽,然而正当我愣神的时候,它就已经在夜空中湮灭了。每次烟花放完,我总是会一个人望着夜空发呆,内心期望着烟花会继续。”
“……嗯?”
楚留梦缓缓地闭上眼睛,有些懒散地靠着椅子:“那种如烟花般绚丽而又短暂的芳华,才会一直刻印在人们的心中,因为短暂,所以才是传奇,张国荣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明日之后,我楚留梦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传奇,注定要载入史册。将来的教科书上,只要提及直播这一行业,那么就无法避免我的名字!”
人们喜欢跟好朋友开玩笑,看到朋友被自己骗到了就免不了会有些得意,骗一个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楚留梦要在全世界面前表演,演了一场闹剧,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就玩弄了所有人。
而且这个骗局还会一直流传下去,千秋万世,代代传颂。
(联想牛逼,以后再买联想的任何产品我直播吃屎。公关做的真不错,呵呵。)
------------
道歉了
今天老师短信提醒,我才想起来我还有选修作业还没有交,今天不交毕不了业。
为什么我临近毕业还要交选修作业,因为之前咸鱼了,选修一直在摸鱼,现在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
这学期我选的是和《易经》有关的课程,具体什么东西我忘了……总之期末作业是《天干地支五行对世俗文化的影响》,我选修课都没上过几次,我怎么知道有什么影响……
于是仅凭我那一丁点知识储备外加百度神器和疯狂翻书,专(瞎)心(姬)认(霸)真(写)了一下午。于是说好的爆发又没有了。
我肯定,我学校现在真的没事了,明天一定爆发。
为了证明我不是在骗人,粘贴下一下午的成果,事先声明,我这是胡编瞎写的,别当真。
天干地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组合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天干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元,最早记日,最早可追溯到殷墟的出土。而《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等先秦经书也明文使用了干支来标注时间。
如《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羊传·隐公二年》记载:“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但是此时的干支并非我们今天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此时的干支使用的是“岁星纪年法”。
西汉大一统之后,由于社会稳定,哲学思想和科学蓬勃发展,人们发现岁星纪年法用久之后就与实际天象不符。于是必须改革历法。刘歆提出超辰法,但是并未被广泛应用。
汉初定制了《太初历》,但是使用起来比较混乱,可能正因如此,司马迁著《史记》之中鲜有用干支来标注时间。
一直到东汉章帝时期,朝廷明确规定了四分历,干支纪年法终于被确定。而东汉班固著的《汉书》中,干支记日也重新出现。
而李唐之后,干支除了记日,也被用来记时、记月、记年,并且延续至今。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不息,不可不说是老祖宗令人惊叹的大智慧。
但是干支最早并非用来记时,它来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