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 > 240-260

240-26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靠签到系统当领主 惹春腰 在娱乐圈写文爆瓜翻红 港岛心蔷 我的闺房通仙界 七零娇娇女吃瓜看病日常 BOSS她真不一般[快穿] 非典型姐弟恋 那顶流,我亲弟 春夜降临

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240-260

第241章

“那就别去啊。”钱有福小声嘀咕, “九月里太子就要大婚了,这一来一回的也不嫌折腾。”

“说啥呢?那不是人家太妃跟九王爷对咱家安安重视吗?”秦慕歌没好气的拍钱有福。

钱有福这下不说话了。

七月二十八,风和日丽, 钱有福在京城外十里长亭殷殷叮嘱一番安安、平哥儿两个‘路上照顾好自己,好好照顾祖父祖母’, ‘到了青山镇之后, 给他们报个平安’,‘好好孝顺太祖父、太祖母’之类的话之后,转头看向九王爷, 想着这孩子也不过才十几岁,这又是第一次出远门, 还是为了自家闺女,忍不住心软也跟着叮嘱了几句。

九王爷有些激动, 面上努力保持着沉稳朝钱有福点头,“夫子你就放心吧, 我一定会照顾好安安跟老太爷、老夫人他们,把他们平安送到青山镇的。”

钱有福颔首, “这一去小千里的路, 你自己也照顾好自己,有不舒服的地方及时跟宋太医说,不要硬撑……”, 交代完钱有福还轻怕了拍九王爷胳膊。

九王爷连连点头,到了离开的时候,这小子比安安她们看着还依依不舍。

钱有福好气又好笑, 本来因为离别生的那点子酸涩, 都被这孩子弄的散了大半。

送走安安一行人,看着远去的车队慢慢走远, 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钱有德安慰好陆氏跟小儿子,过来轻拍了拍钱有福肩膀,“阿福,回吧。”

钱有福转头又看了一眼那已经只剩一个小黑点的车队,点头,一家人收拾好情绪回城。

回去后,钱有福也没太多时间伤春悲秋,因为太子大婚就在眼前,他虽然在国子监做事,可太子大婚当前,礼部那边忙不过来,多有让他帮忙协调的,所以他这边其实也不轻松。

往日里申时就能下衙,这段时间为了太子大婚的事,钱有福几乎每天都得到忙到酉时,偶尔甚至要到戌时。

这样的忙碌下,钱有福只觉得时间过得相当快,他都还没感觉,淮安府那边安安她们报平安的家书就已经送过来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族里过来求出路的几个族人。

钱有福跟着他哥一起见了,几个族人第一次上门加上有所求,一开始都有点拘谨,见钱有福兄弟俩待他们挺和煦,这才慢慢放松下来。

钱有福笑着询问,“你们自己心里可有什么想做的?”

如果有方向更好安排一点,就这么盲无目的的话,钱有福也怕到时候安排的不合适,徒增事端。

“没有,二叔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听二叔安排。”

“对对对,听二叔安排。”

钱有福了然点头,又接着问,“那擅长呢?我记得族学里安排了一些手艺课,你们学的最好的是什么?你先说。”钱有福指着年纪看着最小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问。

“我,我学的最好的是算学,不过我偏科偏的厉害,夫子说不太适合考科举,我又不想只在镇上做个账房先生就,就跟着兄长他们一起来了。”

钱有福颔首,转头就让人取了笔墨过来当场给少年出了几道算学题,考察了下少年的算学水平。

接下来几个人也都一样,钱有福先问他们最擅长或者最喜欢的,然后出题考察他们最擅长的东西,看看到底擅长到什么地步,再根据他们擅长的考虑给他们安排什么事做。

当然,这个不可能今天就搞定,所以钱有福也只是问了他们擅长他们,然后做了简单考察,就让他们回去了。等他们这边有了安排,会让人去通知他们的。

“阿福,你有想法怎么安排他们了?”

几个族人离开后,钱有德端着茶轻呷了一口问道。

“有点,哥,你有什么想法吗?”

“那个擅长算学的孩子不错,年纪也合适,户部正好缺擅长算学的小吏,可以进户部做个小吏。”虽然无品无阶,到底是个正经差事。

钱有福点头,他也是这个想法,那孩子年纪虽然不大,算学水平却很不错,但是“另外几个恐怕不太好安排。”

这一点,钱有德也知道,可他们大老远来了,也不好让他们就这么回去吧?

“大堂伯家的小子看着身手还可以,性子也还算机灵,就先留我身边做个跑腿的吧?另外两个……”没什么特别的特长,能力瞧着也一般。钱有德一时也有点为难,他也是实在思量不出该怎么安排才合适。

钱有福:“再看看吧,实在不行,国子监那边倒是有些看门,打杂之类的活,回头问问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吧?”

“愿意,二叔,我愿意,我愿意去国子监看门。”

这又不是什么丢人的活计,人家那可是国子监!没他二叔这关系,他还干不上呢。隔两天钱有福把这事跟他们一说,之前只说自己擅长看个眉高眼低的青年没半分犹豫直接就高兴的应了。

看的钱有福还愣了下。

回去跟秦慕歌说起这事,钱有福难得深刻的做了一番自我反省。

“原来我也有‘何不食肉糜’的一天?!看来人要保持清醒,真得时不时到下面看看。”

在高位呆久了,习惯了身边的一切,很容易理所当然。“就说这次这事吧?我回来的一路上一直在想,如果是我没有考中秀才、举人前,有个人跟我说他可以举荐我去国子监看大门,我是不是也会跟他们今天一样毫不犹豫欢欢喜喜的就应了?”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那时候他只是个农家子,国子监看大门的对他来说也是很遥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可是现在呢,这个对他来说就太低了,他根本看不上。

在想着给几个族侄找活的时候,他也下意识把它们排在了末位,觉得这个拿不出手,这个想法,钱有福不知为何莫名觉得有些危险。“媳妇,你说我是不是应该跟大哥他们一样外放出去呆几年?”

第242章

“你怎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现在在国子监待着不是也挺好的吗?”秦慕歌诧异。

“是挺好的”, 钱有福拍拍旁边的架子,“就是突然觉得自己一个农家子好像脱离底层有点太久了。”久的已经开始有点不知人间疾苦了。

秦慕歌闻言一愣,“可是大多数人岌岌经营一辈子追求的不就是往上爬吗?”

“是, 可是要想做一个好官,这样是不行的。”钱有福背着手在房间内踱步。

秦慕歌听了瞬间沉默, 半晌方道, “你也不用想太多,你要实在想出去,咱们就出去, 反正也不是多大事,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处就行。”

钱有福来回踱步的动作一顿, 很快就又接上了,不知又过了多久, 钱有福才停下脚步道,“等太子大婚结束, 我找个时机去跟皇上说说,看看能不能谋个不那么偏远的外放职务。”

“行啊, 不过太子大婚之后就说是不是太赶了?你去国子监这不是还没到一年吗?皇上他能同意吗?”

按本朝官员官制, 除非官员在任上出现什么特殊情况,否则官员在一个地方得待满三年通过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240-260

考核

才会调度。

钱有福摇头,这个他也不知, 不过如果外放,他最好今明两年就能出去,“这样出去三年, 等安安出嫁咱们也就回来了, 不至于把安安一个人留在京城。”

安安出嫁?秦慕歌没想到钱有福能想那么远,很有些惊讶, 不过钱有福想的也对,若是晚几年再出去,等安安年岁到了嫁进王府,他们还真不一定能及时回来。

“可是,能有那么正好的缺吗?”

现在可不比前些年朝廷缺人的时候了,现在不管是哪儿的官,那可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这个他也说不好,所以看看吧,“眼前最重要的还是忙完太子大婚。”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时间眨眼就到了太子大婚这一天,预料中的,整个京城都很热闹。

钱有福跟着连续忙活了一两个月,真正到了太子大婚这天,反而清闲了下来。只到了时间,带上贺礼,跟着同僚一起往太子妃洪家那边去吃个席也就完了。

“老爷,前面太堵,马车过不去了。”

太子大婚,大半个京城的官员都往这边来,人挤人的,根本走不动。

“那就在这停吧,我们下车自己走过去。”已经预料到了今天的盛况,钱有福也没太纠结,直接就在距离洪家还有两条街的地方下了马车。

“钱大人。”钱有福刚下来,身子刚站稳,就听旁边有个熟悉的声音跟他打招呼。

“古大人”钱有福见是古大人,忙拱手,“你们也被堵在这里了啊?”

“都堵在这了。”古大人点头,他比钱有福来的还早一点,已经在这等了有一会儿了,马车根本动不了,也只能下来准备走过去。“钱大人不介意,咱们一起吧?”

“一起一起。”路上有个熟人说说话,还能快点。

不多时,钱有福、古大人他们又在前面碰到了翰林院的楚大人,以及跟钱有福同年中进士,之前一起在翰林院呆了三年的梁孟轩。

大家不管熟不熟,反正京城就这么大,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都认识,便一边闲聊,一边往洪家走。

走的脚都疼了,总算到了洪家门口。

这边更挤,要不是有衙门跟洪府的人在维持秩序,就这人口密度,钱有福觉得非出事不可。

这还是太子殿下还没来迎亲呢,待会儿太子殿下带着迎亲队伍过来,附近的老百姓再拥过来看热闹,估计人会更多。钱有福瞧着都有点密恐眼晕。

在门口简单跟洪家人聊了几句,将带过来的礼交给门口迎宾的人登记后,就赶紧跟着梁孟轩他们进去了。

然而进去后,似乎也没有好多少?

洪家的园子真心说起来,其实不算小,比钱有福他们家的宅子大多了,可捺不住人太多。

这满京城,只要跟洪家能搭上点关系,身份能够得上的,今天恐怕都来了。

钱有福这个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呢,按理官职也不算小了,到了里面那位置排的离主桌隔的八丈远。

也不是洪家不想把钱有福的位置往前面挪,毕竟洪家人心里也都清楚太子对钱有福有多亲近。可没办法,这前面这些人的官职、爵位比钱有福高的实在太多了。

硬把钱有福安排到主桌去,恐怕钱有福自己都不乐意,那太张扬,也太得罪人了。

所以,进来后钱有福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很满意的安安静静坐下了,碰巧古大人跟他一桌,两人还凑一起聊了聊家里孩子的教育问题。

他家那小儿子,上次在私塾被乐乐收拾了一回之后,回去乖巧懂事了很多,现在在私塾里也不主动欺负人了。

“说来也是奇了,比我自己亲自上手打几回都好使。”关键是两边都还不记仇,两个孩子现在关系可好了。

“小孩都这样。”钱有福轻笑,正要开口再说点什么,就听有人突然跑过来大喊,“来了,来了,太子殿下来迎亲了。”

大周建国到现在,周启不是大周第一个娶太子妃的太子,但是能亲眼见证太子娶亲的人却也不多。

像钱有福他们这一波太子殿下大婚之后才考中进士的,就都是没见过的,一听太子殿下来迎亲了,就连钱有福都好奇的往那边多看了两眼。

然后就看到了,一身大红新郎服,身上斜挎着一朵大红花,头上带着帽子,鬓角还插着一朵真花笑容艳艳的太子。

少年身姿挺拔,眉目清俊,加上一身风仪气度,简直帅出了天际。

少年无意识朝这边看过来时,钱有福一下子没忍住,下意识笑着朝他竖出个大拇指。

太子认出是他,看到他的动作,笑的更开怀了,也更帅更好看了。

“太子真是龙章凤姿……”古大人之前估计也没想到太子打扮打扮还能这么好看,忍不住一叠声的夸赞脱口而出。

钱有福笑着点头,确实好看。

第243章

亲眼看着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成亲, 是件很神奇的事情,感觉像是他见证了太子的前半生。

目送太子进了里面,钱有福收回目光, 继续跟古大人他们闲聊。本来想着,接下来就是正常吃席面, 吃完席面就走这样的流程。

不想, 太子接了太子妃出来之后,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带着太子妃回宫,而是过来宴席这边, 给宗室里的长辈并翰林院教导过他的夫子们都敬了几杯酒。

钱有福作为太子曾经正儿八经的夫子,自然也在此之列, 且因为位置的关系他是太子最后一个敬酒之人。

“夫子请。”太子举着酒盏,笑盈盈看向钱有福。

钱有福同样笑的很开心, “殿下请,臣祝殿下芝兰茂千岁, 琴瑟乐百年。”

“谢夫子,夫子给孤准备的贺礼”, 除了几本写教育、军事、财政的书被他父皇半路截胡了, 他还没看到。其他的,他都看到了,里面应该有一部分是夫子自己亲手做的, 比如那几瓶他特别喜欢的香露、香薰,“孤都很喜欢。”

钱有福轻笑,“殿下喜欢就好。”

“殿下, 时辰差不多了。”两人正说着话, 太子跟前的小太监得了曹公公的吩咐凑过来小声催促,等太子转身离开了, 小太监歉意的朝钱有福欠了欠身,态度很是恭敬。

钱有福轻轻摇了摇头。

在钱有福旁边的古大人注意到这一幕,心下微动,再回想刚刚敬酒的一幕,古大人心里瞬时有一种:太子是为了敬钱有福酒,这才把宗室里的长辈,还有教导过他的夫子全都敬一轮的荒诞错觉。

太子大婚在京里这一热闹就是好几天,等到京城重归平静,已经是太子大婚之后几天的事情了。

这天,弘治帝终于把钱有福送给太子作新婚礼物的那几本书看完了,特意把钱有福叫过来,就他上面讲到的一些问题做一些询问。

钱有福便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想外放出京几年的事儿跟弘治帝说了。

“外放?怎么突然有这想法?”弘治帝诧异,以他观察,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240-260

钱有福之前应该是不准备外放出京的来着。

钱有福:“臣担心在京城久了,脱离百姓太久,有一天忘了民生之苦。”说完,就把之前自己给家里侄子找活计的事,稍加润色跟弘治帝说了一下。

弘治帝沉默,过了会儿才一只手轻轻叩击着面前的御案,一边道,“既如此,那就出去呆几年吧,正好江南按察使前些日子在任上去了。”他这正愁让谁去接替这个位置呢,钱有福去正好合适。

“?”这么迅速?钱有福愣了下,没想到他才刚开这个口,职务就定了,那是不是说,他得回去收拾收拾马上动身啊?!

“马上动身倒也不用。”弘治帝摇头,“明年正月十五能上任就行。剩下的时间……朕记得你也几年没回去了,江宁府那边离你老家也不算很远”

乘个船,一两天也就到了,“回去陪老人家好好过个年吧。”江宁府离青山镇不算很远,抽空也能回去那么几回。

之前老九从淮安府回来,弘治帝从老九口中得知了不少钱有福家里的事。知道钱有福爷奶都还在,不过两位老人家年纪都已经很大了,身体也都不怎么好,尤其老爷子,根据宋太医的诊断应该也就这几年了。

“谢陛下。”意外得来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钱有福差点喜极而泣。也顾不上再跟弘治帝多说什么,赶紧就回去分享好消息去了。

秦慕歌得知也很是欢喜,“早知道这样,之前就让爹娘他们等等我们,跟我们一块回去了。”路上还能互相照顾一下。

确实,不过现在这样也不错,“爷奶他们可以有两份惊喜。”之前爹娘他们回去,惊喜一次,过段时间他们回去再惊喜一次。

秦慕歌点头,欢喜的叫了喜鹊她们过来跟她一起收拾、打包东西,完了还不忘叮嘱钱有福提前写信回去告诉爷奶爹娘他们,他们要回去过年的好消息。

淮安府,青山镇,山南村

“太爷爷、太奶奶,爷奶,爹娘、二叔二婶他们来信了。”

回到山南村的日子,平哥儿每天都过的很快活。

这里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每天他除了必须要完成的功课,剩下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跟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山上山下到处跑。

回来才短短几个月,平哥儿直接就黑了几个度,身子骨也结实了一圈。

“你爹他们来信了?说的什么?”周氏听到动静,第一个冲了出来。

“我还没看,奶,你快拆,我给你念。”

“好好好。”周氏点头,却并没有在这就拆,而是回到大堂,等李氏、钱存贵他们都出来了,这才把厚厚的信拆了递给平哥儿。

平哥儿接过,就开始大声念。

安安听到动静,出来晚了一步,还没进门就听到她太爷爷扯着嗓子问平哥儿,“你说啥?你二叔要回来?”

“是,二叔说他们今年回来过年。”照顾到太爷爷耳背,加上知道这个消息太兴奋,平哥儿这话几乎是凑在他太爷爷耳朵边吼的。

“好,好,阿福要回来了。老婆子,阿福要回来了。”

“是,我的乖孙要回来了。”李氏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说了半天,才想起来问,钱有福他们怎么突然有时间回来过年了。

安安从平哥儿手里接过信,一目三行看完,高兴的给她们解释,“爹要到江宁府做按察使了。从京城到江宁府刚好路过咱们这,爹他们可以顺道回来过年,爹说还能住一段时间呢。”

“真的啊,太好了。”

听说疼爱的孙子不仅要回来了,还能在家呆上一段时间,李氏、钱存贵两个老的高兴的就差手舞足蹈了,一叠声招呼人去买钱有福爱吃的。

“太奶奶,不着急,爹他们还要过些日子才能到呢。现在买来,爹也吃不上就坏掉了。”

“好好,那就过几天再买。”李氏搓手,不过“你爹娘他们的被子褥子得抓紧拿出来晒一晒。你爹啊,最喜欢太奶奶给他晒被子了……”

第244章

远在青山镇的家人殷殷期盼, 钱有福这边一家人也是归心似箭。是以国子监的事情交接好,简单收拾了一下要带的东西,正好又赶上有船往淮安府去, 钱有福就赶紧带着妻儿上了船。

原本以为这一路看山看水,加上马上要能见到亲人的激动, 旅途会很愉快。

结果秦慕歌一上船就开始晕船, 脑袋一阵一阵的眩晕,靠在榻上难受的根本不想动。

钱有福父子俩本来很欢乐的心情,也因此受了不小影响。

“娘, 我刚刚去问了大夫,他说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晕船, 我帮你按摩合谷穴吧?”

乐乐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上船后得知他娘身体不舒服, 第一时间就跑出去找大夫求助去了。

“好”秦慕歌笑着点头。

小家伙便呆在秦慕歌跟前,吭哧吭哧给秦慕歌按合谷穴。

钱有福看儿子干的卖力, 也没说啥,笑着去给秦慕歌倒了一杯茶水, “顺顺吧, 能稍微好点。要吃梅子吗?”

这是上船前,秦慕歌担心小家伙晕船或者在船上不愿意吃东西,买来准备哄孩子用的, 结果孩子没用上,她自己倒先用上了。钱有福想想,唇角就控制不住弯了弯。

秦慕歌注意到钱有福的表情, 哪里不知道这人在想什么, 嗔怪的瞪了钱有福一眼,却也没忽略钱有福的好意, “给我拿一颗吧?”晕车晕船难受,喝几口水再含颗梅子确实能好点。

钱有福点头,出门叫人去取。

东西很快取了来,钱有福接过来亲自喂到秦慕歌嘴里,然后钱有福挤到秦慕歌另外一边,让她靠在自己肩上,两个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偶尔小家伙也会童言童语的跟着掺和几句。

时光虽慢,一家人其实也很悠哉快乐。

过了两日,秦慕歌晕船的症状好些了,钱有福便开始在中午比较暖和的时候带着乐乐到甲板上钓鱼玩耍。

因为不是包船,船上还有不少其他人,读书的,南北来往做生意的,贩夫走卒,官宦商贾什么人都有。钱有福兴致来了还会跟其他人一起聊聊天。

“爹,看着要下雨了。”

船越往南天气越暖,九月底十月初北地有些地方已经落了雪,而南方却还很暖。雨下的很急,颇有些夏天下雨的感觉。

“起风了,咱们回吧。”

船上刮风下雨跟岸上不一样,岸上刮个风下个雨不是事,船上稍微有点风,船就晃悠的厉害。

父子俩晃晃悠悠的好不容易才回了房。

“这风这么大,雨下的这么急,船继续走会不会有危险啊?”

秦慕歌看到父子俩进来,看着窗外,一边让下人关窗户避免雨水被风刮进来湿了东西,一边有些担心的道。

“应该不会,这船是常年在这条河上跑的,船家比我们有经验多了,这点风雨他们应该有经验能应对。”

事实也确实如钱有福所言,船家的应对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240-260

非常好,船速很快就降了下来,并在最近的码头停靠了下来。

直等一夜疾风骤雨过去,第二天天空放晴,商船才再次启程。

接下来的行程,一路都很顺利,老天爷也很给力,连续好些天都是大晴天。

虽然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中,却好像并没有多冷。钱有福他们连最后的皮子衣服都还没上身。

“爹,前面就到青山镇了。”

一路听钱有福讲青山镇的趣事,又知道爷奶,太爷爷太奶奶,哥哥姐姐都在青山镇,乐乐这一路上都盼着呢,听到船家让人来通知他们的船马上就要到青山镇码头了,小家伙很是兴奋。过来一个扒拉着钱有福腿,就想往岸上看。

钱有福笑着把小家伙抱起来,指着岸边的景致一一讲给小家伙听。可能是回了故乡的缘故,钱有福话里不知不觉便带上了几分青山镇这边的方言。

旁边一个同样站在甲板上准备下船的中年人听出钱有福的方言,看了钱有福一行人一眼笑着过来跟钱有福打招呼,“这位兄弟是在外打拼回来过年的吧?”

马上到家了,钱有福心情好。被人打断也没生气,笑着点头,“对,回来过年的,这位大哥也是?”

“是,老哥我也是带着一大家子回来过年的,这不我们青山镇现在厉害了,出了好几个不错的书院吗?正好孩子也到读书年纪了,把孩子送回来念书……”

“送回来念书?老哥你没弄错吧?青山镇一个小地方,能有啥好书院啊?”旁边人听到这话觉得这位老哥有点瞎搞。

老哥:“哎呦,老弟你这话可说错了,你要说咱们青山镇其他的不行,咱认,可您要说书院不行,那咱可要好好跟你说道说道了。咱们淮安府赫赫有名的二钱知道吧?那两位大人可都是咱们青山镇的,人家就是从咱们青山镇考出去的。还有周大人,杨大人,另外一位钱大人。您可别看咱们青山镇小,就咱们这小破镇子就咱们大周建国到现在可是出了好几位大人呢。”

“真假的?”这船上的乘客有的是外地来的,对青山镇还真不了解,一听老哥这么一说,立马来了兴趣,问了老哥不少青山镇的事。也听老哥说了不少。

钱有福在边上也跟着听了不少,其中这位老哥说的最多的,除了钱有福他们几个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的,就是青山镇

的一座庙,一座从这里考出去的大人们考试之前都去拜过,还在山上抓到过人贩子的庙。

“这么说来,这庙挺灵啊?!”

“那肯定的,我跟你们说,现在只要来青山镇的,大家都会去拜拜,求学业、求财运、求姻缘,可灵了。”

“求子灵不灵啊?求子灵的话,我也去求一求。”

“灵,咋可能不灵呢……”

老哥一张好嘴,钱有福眼睁睁看着那位老哥硬生生把好些本来不准备在青山镇下船的人,都勾的下了船。

“这人真厉害?!”

“娘,谁厉害?”

安安算到他们这几天到,跟着钱长鑫几个到码头来接人,看到钱有福他们从船上下来,立马高兴的冲过来。听到秦慕歌嘀咕,下意识问道。

“船上遇到的一位老大哥”秦慕歌抱着冲到她怀里的安安轻笑,“你们怎么过来了?在码头上等多久了?”

“也没等多久。”另一边,钱有福也在问钱长鑫,叔侄俩几年没见,钱有福上来先给了他三叔一个熊抱,等抱完了,叔侄俩才到一边说话。

话题主要围绕在李氏几个长辈及钱长鑫三个孩子身上,“阿义这几年都在做什么?”

“在族学里教书呢,你也知道,那孩子天资一般,有你托人送回来那些资料,才好不容易中了秀才,也不想再往上考了,你爷就让他去族学里给孩子们上课去了。”

钱有福点头,以阿义的性子教书育人也不错。“听说镇上多了几个书院?”

钱长鑫点头,“你念书时候私塾的小袁夫子你还记得吧?有一家是他回来开的。还有一家就是之前杨秀才开的那个私塾,你们都中了进士后,咱们青山镇名声传出去了,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袁秀才、杨秀才就又找了一些人,各自办了个小书院。”

延用的还是跟钱有福他们那时候差不多的教学模式。不过现在官府重视,每年都会定期邀请县学、府学的教喻、教授们过来讲学。

他们本地书院私塾之间比拼的氛围也很好,所以他们镇的整体教学水平很不错,“就连咱们族学现在学生都不少呢。”这两年每年都有人捧着银子过来想要进他们族学附学。

第245章

“哦?”钱有福挑眉, “族学里孩子们学的不错?”可是就钱有福所知,好像真正考出来的并没有几个吧?

族学是钱有福中进士那一年正式办的,算算到现在也有十年了, 举人、进士且不说,按理童生, 秀才总该培养出来几个吧?事实却并非如此, 更好的条件并没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算上顺哥儿,山南村族学这十年也就培养出了两个秀才,一个童生。

虽说, 钱有福当初置办族田,办族学的初衷只是希望家里族里孩子不用因为念不起书而做文盲, 希望所有人都能有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十年那么多钱, 那么多米粮花出去了,他肯定多少也还是想要一点成果的。

钱长鑫讷讷, “去年顺哥儿回来后,做了些改革, 比之前好多了。”当然, 跟外面的正规书院还是有些差距,不过那些想到他们族学来上课的,主要也不是因为他们族学教书好, 更多的其实还是想通过族学里的人跟他两个在京城做官的侄子扯上关系。这一点族里都知道,钱长鑫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爹管的还是挺严的, 口碑不好, 门风不好的,他们都拒了。

钱有福不置可否, 他没亲眼看到,暂且不做评价。

“阿福,你这次能在家呆多久啊?去江宁府是做的什么官?”之前钱有福写信回来,只说外放到江宁府为官,具体做什么,信上也没细说。

“做按察使,差不多能呆一个多月吧。”

钱长鑫点头,他常年地头忙活,虽然生意上的事知道了不少,人情世故这些年也比之前不知高明了多少,可官场上的事,他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后面把人接回去了,阿义过来,听阿义解释了一下,钱长鑫这才知道按察使是正四品官,在提刑方面比一府知府权限还大。

钱长鑫震惊之后,欣喜的跑去跟他爹、他二哥分享好消息。

“真的?阿福真的当大官了?”钱存贵听了,眯着眼睛向钱有福求证。

钱有福半蹲在他爷跟前,握着他爷皮包骨的手笑着点头,“按着普通老百姓来说,算是个大官吧?”

“阿福厉害,我孙子厉害。”钱存贵牙差不多都掉光了,这一笑,牙床都露出来了。

跟着他爹一起凑过来的乐乐连声附和,“对,我爹最厉害。”

小家伙年纪小,声音里还带着奶味,长的又可爱机灵,逗的一圈人都笑了。

“太爷爷、爷爷,县令大人来了。”平哥儿刚刚在族学那边上课,得知他二叔回来了,立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240-260

马就跟夫子说一声跑回来了,路上正好跟县令的马车撞上。

“县令?速度还挺快?”

钱有福这一趟回来没有大张旗鼓,原本还以为对方会晚点知道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消息追过来了。“阿爷,我去见见,等下再来跟您说话。”

“好好,去吧,去吧,乐乐留下陪我就行了。”钱存贵笑着挥手。

钱有福点头,伸手揉揉乐乐小脑袋,交代小家伙好好陪太爷爷,这才站起身,简单整理了一下衣着出去了。

“张大人?”

“是,正是下官。”张行躬身给钱有福行礼。

钱有福摆手,示意对方坐,“张大人是今年初才来青山镇任职吧?”之前的几位县令,钱有福都认识,见过。

“是,下官之前在西北待了六年,今年二月才来的这边。”

西北?“张大人可知道张霖张大人?”

“知道知道,张霖大人正是下官之前的长官。”

长官?这么说还是熟人?钱有福心道这世界真小,面上还是就张霖的话题继续跟张行聊了会儿。

待二人关系拉进了一些之后,张行开口,“下官意欲明日在状元楼给大人接风洗尘,不知大人可能拨冗前往?”

“可以”钱有福点头,这一般是惯例,钱有福也无意去打破,不过,“简单些就行了。”

张行点头,想着钱有福刚到家,应该还有不少事,明天的接风宴既然钱有福已经答应参加了,也就没再耽搁,麻溜的告辞了。

“大人,这位钱大人怎么样?好相处吗?”张行一行刚出村,跟着张行一起过来的师爷便迫不及待的凑上来问道。

张行捋着胡子点头,“跟我们之前打听的一样,这位钱大人瞧着不像是难相处的,为人好像也没什么架子。我特意提到我之前在西北待了六年,又提到张霖大人是我之前的上官,钱大人待我便亲切了很多。”

“看来人家说张霖大人跟二钱私交甚笃是真的。大人之前说的接风宴,钱大人同意了吗?”

张行点头,“同意了,不过钱大人要求接风宴简单点。”

简单?师爷立马看向张行,“那咱们是真按简单准备还是假的简单?”这里面这个度一个弄不好……结果怎么样那可就不好说了。这钱大人那可是即将上任的按察使。

“这”师爷这一问,还真把张行给问愣住了。

不过,师爷考虑的确实也

在理,毕竟官场上什么人都有。嘴里冠冕堂皇说着要简单,真的简单了又各种找茬,给人穿小鞋的也不少,是得慎重。

“那要不就按最高级别的准备?”

师爷也没主意,正想说‘要不再找人问问’呢,旁边赶车的老郭说话了,“大人,您们说的是给钱大人准备的接风宴吧?”

张行点头,“是接风宴。”

“那小的觉得您还是就简简单单办为好。”不用折腾那些乱七八糟的。

“嗯?”张行、师爷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扭头看向老郭,“怎么说?”

老郭甩了下手里的鞭子,转头看了眼张行跟师爷乐呵呵道,“两位大人是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咱们这位小钱大人啊,素来不喜繁琐。之前两位县令大人在任的时候,小钱大人回来,这接风宴也都是简办的。逢年过节,本地商贾给钱家送礼,抄过了一定价值的东西,钱家也都是不收的。”

听山南村的人说,这是当初两位钱大人给钱家立下的规矩,这么多年下来,这些规矩本地人也早就已经习惯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分身们每天都在为我争风吃醋 从暴雪开始求生[末世] 春蚕缚 离婚了,我吃的更好了[快穿] 该角色禁止攻略! [足球]第一门神 金丝雀过期不候 失忆魔尊被小猫扒掉道袍后 五条老师想要贴贴 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