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 / 2)
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110-120
第111章
时光匆匆, 转眼距离钱有福他哥钱有德中举就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钱家变化很大,先是巧儿出了门子,嫁去了袁家;然后大嫂陆氏生下钱家第四代长孙顺哥儿;再然后因为大哥中举, 免税的田地增加,家里又添置了一些田地, 现在钱有福家在山南村已经妥妥算是个小地主了。
钱有福之前救人得来的七百两银子找高全买的铺子, 租出去每个月收回来的租子,钱有福又往里添了点,买了个小一点的铺子, 小铺子租金虽然不多,却也有两三两银子, 钱有福直接都给了他娘。现在他爹娘爷奶每年几个月在府城的生活开支,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一家人的生活也比之前富足滋润了很多。
就是吧, 每次有同窗好友要成亲、过生辰或是家里有长辈过寿这种要送礼的时候,钱有福还是会觉得很头疼。轻了重了似乎都不是很妥当。
小胖也很头疼, “回头我娘要给我找媳妇,我一定要让我娘给我找一个, 能把这些都给我打理好的。”
“咋?婶子已经开始给你找媳妇了?”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多年, 钱有福也渐渐适应了这个时代的人成亲早,只是他自己还不是太能接受。
钱继看了小胖一眼笑,“早就开始挑了, 估计都快定下了。阿福,干娘还没给你挑?”
钱有福摇头,“没呢, 我的婚事, 师父说了,有他操心, 我娘我奶她们不管。”
小胖震惊,“我家媒婆都去了好几回了。”说起这个小胖又有点不好意思,又期待,手上无意识的揪着草叶子。
“真的假的?说的都是什么样的?”钱有福没怎么经历过,就还挺好奇的。
“都有,不过大部分都是跟我家一样的商户。”偶尔有因为他秀才身份看上他的读书人家,骨子里都带着几分傲气。小胖都不是很喜欢。“最后多半定的还是门当户对的人家。”
钱继附和点头,他家遇到的情况跟小胖家差不多,不过他娘似乎更想给他找个知书达礼的读书人家姑娘。
“门当户对其实挺好的。”过日子轻松。
小胖赞同的点头,之前他还奢望过娶个读书人家温柔贤惠的妻子,现在嘛,商户也挺好的。“阿福你以后想娶个啥样的媳妇?”
钱有福摇头,这个他还真没想过,如果硬要说的话可能就“相处的舒服,两人在一起有话说,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一致吧?”
不过这样的妻子,上辈子都不一定找的到,在这个盲婚哑嫁的时代恐怕就更难了。
“不说这个了,还是说回送的东西吧。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送什么?”
小胖:“送绸缎行吗?”
钱有福看过他大嫂陆氏给娘家备年礼,大多确实都会有布料。绸缎,钱有福家里之前过年的时候京城送过来的,也还有。
但是,关系不是特别好的同窗家里长辈过寿,送这个“是不是太贵重了?”
毕竟这年头绸缎可不便宜。一般布庄里,两匹像样的绸缎至少得大几两银子,要是再挑个适合长辈的,估计得十几两银子。
这要是以后都按着这个标准,那他们一年得送出去多少?而且也还得考虑家境还不如他们的同窗不是?都送这个,到时候他们家里有长辈过寿,人家怎么回礼啊?
好像也是,小胖挠头,“那要不就还是我们自己画幅画,写幅字?”虽然费事了点,最起码心意到了,从价格上来说也不算特别贵重,之前他们同窗之间过生辰都是这么干的。
钱继想想点头,“就还是这么来吧?我现在就来画。”
“一起吧?你画什么?松鹤延年还是麻姑拜寿?”
黄夫子是画画大家,钱有福跟在黄夫子身边熏陶了几年,现在不仅四书五经进步斐然,画画也已经很能拿的出手了。
“松鹤延年吧。”
“那我来画麻姑拜寿。”钱有福这正好有大张的画纸。拿出来两张,给了钱继一张,两人直接就在宽大的桌子上铺展开,提笔画了起来。
小胖:“那我呢?”你俩倒是都会画,可他不会啊,而且他的字还写的很一般。
“你上次写的百福图不是写的挺好的嘛,再写一副就行了。”
小胖眼睛一亮点头。
三人在钱有福家书房各自忙活。
院子里,钱有福四岁的堂弟钱有义带着还不满两岁的大侄子顺哥儿在李氏、周氏、吴氏三个的看着下,跟隔壁邻居家的两个差不多大的小孩玩老鹰捉小鸡。
小孩子童真的笑声不断在院子里回荡。
“娘,翻年阿福也十五了,真不给他相看媳妇啊?”钱家在府城住了几年,认识的人也多了,知道他们家阿德是举人,阿福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马上还要去考举人,好些人都托人来问呢,“我打听了,都是挺不错的姑娘,长相周正,家里条件也都挺好的。”吴氏看了眼那边玩闹的几个孩子,又看看书房方向,悄声问道。
李氏摇头,“暂时先不管,黄夫子是阿福师父,对阿福那么好,既然说了亲事有他安排,那肯定亏不了阿福。”
人家那可是京城来的,见识多,认识的人也多,说的亲
事肯定比他们强。“你这一天天的,有时间多管管秀儿跟阿义两个,少跟人说阿福的事。”
“也没说什么”吴氏讪讪,“这不就是跟她们闲聊的时候说起来吗?秀儿跟阿义,您跟爹不都给安排好了吗?”
秀儿跟她姐一样送去绣坊学手艺,阿义翻年五岁就送去私塾念书,他爷连私塾都定好了,她跟阿义他爹也没啥好操心的。
“那你就学学你二嫂,要么在家做做绣活送出去换点钱,要么出去做个小买卖。”一天天闲的,人都闲坏了。
周氏看李氏越说越上火,赶紧打圆场,“娘,瞧您说的,弟妹这不也是为阿福好嘛。”说着,周氏还笑着安抚的拍了拍吴氏手。
李氏瞥了妯娌俩一眼,翻了个白眼,没再说什么,继续转头看着旁边孙子、重孙子玩闹。
“哎呦我的小乖乖,没摔疼吧?”四个孩子玩的正好,顺哥儿拽着他三叔衣摆一个没拽住,突然一个屁股墩直接坐到了地上,把旁边正不错眼看着的李氏唬了一跳,赶紧上前把胖嘟嘟的奶娃娃从地上扶起来。
奶娃娃笑着朝李氏露出一个大大的笑。
书房里钱有福一抬头,正好透过窗户看到这一幕,心有所感,从旁边拽了张纸出来,寥寥几笔就在纸上画出一副特别可爱温馨的简笔画来。
“阿福,你这简笔画画的越来越传神了。”
小胖的百福写的快,已经写完了,看到钱有福寥寥数笔画出来的画,朝钱有福竖了个大拇指。可惜这画暂时还不被很多人所接受认同,不然今天这副寿礼,阿福直接画几副萌图,又轻松又好看。
“要不等我生辰,阿福,你就用简笔画给我画几幅?”
“成啊,不过你下次过生辰,我应该在金陵或者去金陵赶考的路上。”
“没事,到时候我也去。”用他娘的话说,那会儿他的亲事肯定已经定下来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110-120
了,去考考,如果万一中了,那就是锦上添花,中了也没关系。
“阿继呢?去吗?”钱有福抬头见钱继松鹤延年的线稿正好打完,问钱继。
钱继放下笔摇头,“暂时还不确定。”不过碍于他从小到大身体都不好,他的想法可能更趋向于多积累两年再去,争取一次过。
第112章
“那回头我们一起复习吧?就跟之前在镇上, 我们一起复习准备考县试时一样。”
“行啊。”小胖第一个举手赞同。
钱继想想跟着点头。
然而三人的计划才开始施行不到十天就被迫停止了——寒潮突至,气温突然一下子降下来,没有天气预报预警, 府城里好多老人孩子都染上了风寒。府城里的大夫都快忙疯了。
因为小时候青山镇疫病留下的阴影,担心出去不小心染上风寒再回来传染给家里人, 钱有福他们没事压根不敢到处乱跑, 家里人也不许。
府学里课都停了。
钱有福不仅自己到哪儿都戴口罩,每天板蓝根,姜茶不停的往肚子里灌, 也一直监督李氏、周氏、钱长林他们。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做的预防各方面很到位,所幸, 钱有福家这边暂时并没有人染上。
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感染的人多了,等空气中的病毒达到了一定浓度, 就算他们再预防也没用。最好的办法还是能把这波伤寒给治好,彻底控制住。
“衙门里, 知府大人已经在安排把靠近北城那边的几个宅子单独划出来,专门用来安置病人了。”
钱有德中举后, 圈子又扩大了不少, 认识的人多了,消息渠道也比之前广了很多,现在衙门有什么新的消息, 很快就能知道。
“单独划出来?隔离起来?挺好的。大夫够吗?药够吗?”
这波伤寒来的突然,不管是医馆还是大夫都没什么准备。
“暂时还够。”本来就快过年了,医馆里都会做一些药材, 正好赶上了, 不过“病人再大幅度增加的话就不好说了。对了,阿福, 你没事的话去府学一趟,去看看你师父。”
“师父?师父他怎么了?师父染上风寒了?”钱有福猛然一惊。
钱有德摇头,“可能,我也不是太确定,今天在街上远远看到松子拉着个大夫往府学去。”
“那我这就去看看。”
现在刚刚酉时初,天还没黑,去一趟回来,时间还来得及,钱有福简单换了件外裳就麻利的往出走。
出去的时候被李氏看到了,得知钱有福是去府学看他师父,李氏虽然有些担心,张张嘴还是没说什么,只叮嘱钱有福早点回来。
钱有福点头,带上口罩,就匆匆出去了。
松鹤院
“先生,您病了的事,咱们还是告诉阿福一声吧?”松子虽然平时里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到底还是个孩子,有黄夫子给他做主心骨还好,黄夫子这一病,他立时便觉得跟天塌了半边似的,很想钱有福过来跟他一起扛。
黄夫子摆手,“不用,不是说了吗?我这不严重,不是什么大(事)”然而不等他话说完,一连两三个喷嚏便控制不住打了出来。
松子一边给黄夫子递帕子,擦手脸,一边埋怨的道,“还说不严重呢,看看这喷嚏都打成什么样了。”
“打个喷嚏而已,啊切……”
“都这样了,还而已呢。”松子嘟囔。
“行了行了,快别念了”念的他头疼,黄夫子扶额,“前面好像有人敲门,你去看看是谁来了。”
“这个时候谁会来啊,您又(骗人),诶?”真有敲门声?松子诧异,放下手边的东西,哒哒哒跑去应门,“谁啊?”
“是我,松子,师父是不是染上风寒了?”
钱有福过来这一路跑的急,到这里气喘吁吁的。
松子听出钱有福的声音打开门,连连点头,“先生可不是染上了风寒吗?让他好好休息也不听,喝药也不好好喝,我要告诉你,先生还不让。你快说说先生吧?”
钱有福点头,进去后直奔黄夫子房间。
看到黄夫子脸有点红,钱有福一开始还以为是咳嗽或者擤鼻涕弄的,等到了跟前,发现不对劲,伸手到黄夫子额头、脸颊试了试才发现,黄夫子发烧了,烧的温度估计还不低。
钱有福赶紧让松子去请大夫,又去端了温水过来给黄夫子擦拭额头、腋下、颈部、手脚等处。
黄夫子一开始还有些排斥,不愿意配合。后来烧的实在难受,察觉到被钱有福这么一擦能好受点,这才不推搡钱有福了。配合着钱有福抬胳膊,抬腿什么的。
钱有福中途给喂的两盏温开水,黄夫子也都配合的喝下去了。
“怎么样?先生没事吧?”
“没事,温度已经退下来一些了,你不是去请大夫了吗?大夫呢?”钱有福又给黄夫子擦了一遍腋下等处,抹了把额头上冒出来的汗,诧异的问向回来的松子。
松子把手里的药包放到一边,过来洗了手后,摸了摸黄夫子额头,确认确实烧已经退下来,没那么热了,这才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吐槽道,“别提了,医馆里堵的严严实实的,根本进不去。”他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进去了,找到之前一直给他们先生看病的大夫,对方却忙得脚不着地,根本走不开。
“就这药都还是我求了好久,大夫才抽空给我开的呢。”
“那大夫也没把脉,这药也不知道对不对症,能吃吗?”
“能吃吧?”松子迟疑,“我把先生的症状都跟大夫说了,大夫才开的方子。而且之前先生风寒也是这个老大夫看的。老大夫认识我们先生。”
这么说的话,那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想是这么想,煎药之前钱有福还
是把药包打开仔细看了看。
因为自家种的就有药材,他娘还是个半吊子赤脚大夫,钱有福对中药还是有些了解的,也认识不少,甚至还知道一些基本的退热治伤寒的方子。
“这个方子确实没什么问题。”
“我就说吧,行了,我来煎吧”他这几天煎药煎的多了,已经很有经验了。
钱有福点头,继续回去给他师父做物理降温。待松子药煎好,两人把药给他师父喂下去,外面天已经快黑了。
“你快回去吧?呆会儿天彻底黑了,路该不好走了。”
钱有福摇头,“我今天晚上留下,师父的烧现在虽然退了,夜里恐怕还要烧起来,你一个人也没法弄。”
“那你家里……”
“没事的,我出来的时候,已经跟家里人说了。”家里人知道他在这边,不会怎么着急的。现在最重要的是他师父。
发烧可不是闹着玩的,持续高烧降不下来,那可是要要人命。
风寒也是,就算钱有福没特意出去打听,也知道,最近府城已经有好些人染上风寒,然后没了。
虽然师父年纪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110-120
还没到七老八十,走路蹒跚的地步,可也不小了,还是要慎重一点才好。
松子连连点头,同时心里也跟着大大松了一口气。
等到半夜,黄夫子果然又烧起来的时候,松子就更庆幸了,“幸亏有你在,要是只有我一个,我肯定得急死。”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现在有钱有福在,钱有福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就好了。心里也没那么重的负担。
“先生,你醒了?”
松子心里这么想着,手上给黄夫子擦身子的动作却一点没停,一低头突然对上黄夫子睁开的眼,松子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差点激动的跳起来。“先生没头还疼吗?感觉还烧吗?”
黄夫子点头,还烧,脑袋还是晕晕的,浑身上下也没什么精神,“阿福是不是来了?”他隐约记得看到他了。
松子点头,“来了,现在也还在呢,阿福说今天有点冷,怕您冻着,去厨房给您生火盆去了,一会儿就回来。”
黄夫子点头。
正好钱有福端着炭盆从外面推门进来,看到黄夫子醒了,钱有福几乎喜极而泣,“师父,你可算是醒了。”这次真是把他担心坏了。
第113章
黄夫子精神还有些短, 努力朝钱有福笑笑,轻拍着放下炭盆大步过来过来的钱有福手安抚。
“师父,您要不要再喝点水?”多喝水也有利于降温。
黄夫子点头。
钱有福赶紧提起温在旁边炉子上的茶壶给黄夫子倒水。然后跟松子一起扶起黄夫子, 把水给黄夫子喂下去。
喝了水,黄夫子喉咙舒服了些, 也有了些精神, 才轻声问道,“阿福,你怎么来了?”
“师父病了, 松子去请大夫,我哥正好看到了, 告诉了我,我不放心, 就过来了。”说完钱有福还埋怨黄夫子,“师父病了怎么也不让松子跟我说一声?要不是我哥刚好看到了, 我都不知道师父病了。”
黄夫子轻咳,“又不是什么大毛病……”
钱有福震惊, “风寒还不是大毛病?!那在师父看来什么才算是大毛病?”风寒在这个时代可是致死率极高, 且极容易造成疫病的疾病。
“今天要不是我来了,师父的烧一直降不下来,松子去请大夫又请不过来, 师父有没有想过那个时候有多惊险,松子又会有多害怕多无助?!师父一直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师父如此不在乎自己身体, 可有为我们这些关心在意师父的人想过。师父都多大人了, 难道还不知道风寒有多可怕?”
其他的不说,就府城这次的风寒, 光他知道的就已经死了好几个了,“师父怎么能这么不重视?”钱有福越说越激动,声量不知不觉就高了几分,说到最后眼圈都红了。
松子想到之前去请大夫请不来时,着急的心情,在旁边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黄夫子被钱有福跟松子这么一弄,加上现在身体难受也意识到自己轻视了,赶紧低头认错,“是我的错,以后我一定重视,身体有恙也第一时间告诉阿福,可好?”
“师父不是哄我们吧。”
那肯定不能,黄夫子摇头,“师父一向一言九鼎,何时哄过你们?既然承诺了你们,师父定然会做到的。”
钱有福这才满意了。见黄夫子面上已经有倦意,给黄夫子压了压被角,跟哄孩子一样轻拍了拍,再抬头一看,人已经沉沉睡了过去。
“阿福,你去睡吧,我在这守着。”
先生的烧已经退了,就算升应该也不会再升很高了。
钱有福摇头,“我跟你一起吧。”一个人守夜太难熬,“我跟你一起说说话,时间能过的快点。”
松子想想点头,出去抱了两床被褥过来,两人干脆就在地上打了个地铺。
因为边上就是火盆,两人挤在一起,身上盖着一床被子,倒也不冷。
中间黄夫子烧又升起来一次,难受的哼唧了几声。
钱有福、松子听到动静爬起来又用温水打湿帕子给黄夫子擦了几遍腋下、颈部。
等烧再次退了,黄夫子又沉沉睡过去,钱有福这才打着哈欠又回到他们的被窝里。
“阿福,天亮了。”
天边露出那抹鱼肚白,松子捂着嘴打了个哈欠,伸长脑袋看了看床上。
钱有福睁开眼看看外面天色点头,又转头看看床上睡的香甜的黄夫子,轻声道,“师父应该不会再烧了,睡会儿吧。”
松子点头,闭上眼睛,两人很快便睡了过去。
辰时,身体好了很多的黄夫子睁开眼,转头看到的就是钱有福跟松子头挨头靠在一起,睡的很熟的样子。
怎么形容这一刻黄夫子的心情呢,可能就是欣慰、柔软吧?就像他第一次见到刚从产房里抱出来的女儿时一样。
黄夫子笑笑,看了两个孩子一会儿,见两人睡得熟,担心扰到两人,蹑手蹑脚的下了床。
“师父,你怎么下床了?”
“我已经好的差不多了。是不是我动静太大,吵醒你了?”
钱有福摇头,是他睡的浅,一有动静就醒了。
同时睁开惺忪睡眼的松子也跟着摇头,站起来就要去给黄夫子端洗脸水,被黄夫子制止了。“行了,不用你,你回房睡觉去吧。阿福也是,去睡觉吧。”松鹤院这边,有钱有福的房间,“睡醒了,吃点东西赶紧回去。你这一夜未归,家里人肯定担心坏了。”
钱有福摇头,“我先去给师父请个大夫,等大夫把完脉,确实没事了再回。”
“不用,待会我……”黄夫子想说他呆会儿自己去医馆,话没说完,前面传来笃笃敲门声。
钱有福还以为是厨娘呢,去开了门才发现竟然是一个眼熟的老大夫。
“刘大夫?您咋来了?”
“阿福?你也在呀。昨天松子去医馆找我,我那边病人太多,没能过来,今天实在是有点不放心,就过来看看。咋样?你师父没啥事吧?”
“昨天烧的厉害,现在烧已经退了,看着精神还不错,正想着说找您再给把把脉呢。”
刘大夫点头,进来之后也没磨叽,直接就上手把脉。
“如何?我师父没事吧?”
“热已经散了大半了,中午、晚上可能还会有点热,我再给开两幅药,明天我再过来看看。”
钱有福、松子连连点头。
难得一直讨厌喝药的黄夫子这次也没反驳。
只是等喝完药,黄夫子看钱有福也不去补觉,就开始撵人了。
钱有福没法只能从松鹤院出来。
近来整个府城因为风寒风声鹤唳,府学里能看到的人也少了很多,钱有福一路从松鹤院走到府学门口,遇到的人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街上也是冷冷清清,一点没有往日的喧嚣热闹。
偶尔迎面走过来个人,看到钱有福也都刻意离的很远。
转过一条街,钱有福甚至在街上看到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110-120
了死人下葬时才会洒的纸钱。
“爷,奶,二哥回来。”
钱有福昨天晚上没回来,家里人因为知道他是去了黄夫子那,也没太担心,只是心里嘀咕是不是黄夫子的情况不怎么好,不然怎么一晚上没回来?
这会儿见钱有福回来了,好几个人都凑上来问钱有福情况。
钱有福下意识往后退了几步,“奶,娘,你们先离我远点。我刚从外面回来,也不知道有没有带回来不好的东西,你们先让我去洗漱一下,换身衣服。”
“成,你去吧。洗完换身衣服出来,我们再说话。”
经过钱有福不厌其烦的普及,现在家里人虽然还是不理解,却已经接受了钱有福说的那些疾病传染途径什么的。一听钱有福这话,反应过来,赶忙给钱有福让开路。
等他这边收拾完了,才过来询问黄夫子的情况,“黄夫子没事吧?你昨晚咋没回来?是不是黄夫子发烧了?”
钱有福点头,“确实发烧了,不过现在烧已经退了,刘大夫给把了脉,说好好调理,只要不再冻着就没事了。不过现在府城染上风寒的人还是有很多”,刘大夫说虽然情况比前两天已经有所好转,可还是要注意。“爷奶,娘你们这几天千万别出去。阿义、顺子也要看好,别让他们出去。”
“不出去,放心吧,阿义跟顺子,我们都看着呢。”
钱有福点头,又跟李氏她们简单叮嘱了几句,就吃了点东西,回屋倒头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家里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多了个人。
“堂伯?!”钱有福没想到堂伯这个时候会在这,看到人很是惊讶,第一反应就是“家里出事了?”但是之前他哥找人打听,不是说青山镇没人大面积染上风寒吗?
“没出事,没出事。”钱长信连连摆手,“家里什么事都没有,是你大爷爷,他听回去的船说,府城这边很多人都染上了风寒,又不见你们回去,有点担心,就让我过来看看。”说完,钱长信又转头劝钱存贵,“二叔,要不这一趟你们就跟我一起回去吧?反正也快过年了,你们也是要回去的。”
第114章
原本确实是要回去的, 可这不是闹出风寒来了吗?“今年就不回去了。”回去万一把风寒带回去咋整?他们钱家其他几房人可都在山南村呢,这事不能这么干。“等过段时间,这波风寒过去, 我们再回去。”
“那,那祭祖咋整?”自打阿德中举, 他们家祭祖就成了大事, 他来之前,二叔爷跟他爹还商量着说今年还要大办呢。
“照常办就行了,长鑫不是在家呢吗?让长鑫替我们跟祖宗说一声就行了。”家里那么多药田, 不能离了人,平时钱长林、钱长鑫兄弟俩都是轮流在村里待着的。
说完, 钱存贵又问了问村里、族里的情况,大家伙日子过的怎么样?有没有遇上什么困难?族里孩子读书用不用功?有没有在外面闯祸, 给族里惹事,占着钱有德举人身份仗势欺人的?
“没有没有, 现在二叔爷跟爹管的可严了,稍微有点出格就要请家法, 大家伙哪敢啊?”
小辈们看到阿德、阿福兄弟俩出息, 被家里长辈耳提面命,现在读书认字也都挺自觉认真的,就是没什么资质好的, 因此成绩方面不是很理想。“这次我过来,二叔爷让我问问您,能不能给族里几个大的孩子在府城找个活计。几个孩子都读过两年书, 认识字, 也会算数。”
钱存贵沉吟半晌点头,“在这大半年, 我倒是也认识了几个人,可以跟人提一提,不过能不能作数不保证。他们要是愿意试试,等翻了年,这边风寒过去了,你就让他们过来一趟吧。”
“诶”钱长信高兴的连连点头。又说起二叔爷跟他爹提的想在族里给阿德、阿福挑两个书童的事。“二叔爷说阿德、阿福都是读书的好种子,将来肯定走的远,有个书童在跟前照顾着,出门让人跑个腿啥的也方便点。当然,这事看阿德、阿福意思,如果阿德、阿福同意他们就在族里挑一挑,要是不同意就算了。”
“阿德、阿福你们的意思呢?”
这事事关两个孙子,钱存贵并未武断的替两人直接定下,转头询问两人意见。
钱有德、钱有福对视一眼并未过多思量就答应了。
这个时代宗族观念很重,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家里有人出息了,提携族人是历来的传统。
如果他爷还有跟他们年纪差不多大的孙子,当然是以他们为先,但是现在他们这一辈他家就只剩今年才四岁的阿义,那这书童自然就只能从族里选。
不过最后定谁肯定还是要他们点头才行。
“这是自然的。”毕竟人最后是要跟在阿德、阿福身边的,他们当然有最终决定权。
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事情说完,钱有福回房看书,就把这事抛到脑后去了。
却不想翌日到松鹤院那边去看黄夫子,偶然跟黄夫子提起这事,黄夫子却挺重视,不仅手把手教钱有福如何选人,如何御人,还在钱有福离开后送了封信给他,让他帮忙送两个人过来。
“先生是想送两个人给阿福用?”
黄夫子捋着胡子点头,“钱家那边考虑的对,阿福翻年要去金陵考乡试,以后可能还要去京城考会试,身边确实不能没有自己的人手。现在先给阿福几个人让他用着,学学御人的手段,等过几年钱家买人,阿福用起人来,也能得心应手。”
松子点头,这倒是,不过调理下人,一般不都是主母的活吗?想到主母,松子嘴巴里突然冒出一句,“先生,阿福是不是该说亲了?”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阿福翻年也十五了吧?
黄夫子老神在在摇头,“阿福还小呢,不着急,就算再等几年也无妨。”
松子偷眼看黄夫子,“是真不着急,还是先生您心里已经有人选了?”
“你说呢?”
他说?他说那肯定是有人选了啊。松子提着茶壶凑到黄夫子跟前小声问,“先生替阿福看中的哪家姑娘?”
黄夫子瞥了松子一眼默然不语,松子却从黄夫子这一眼中福灵心至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不是吧?不会是他想的那个吧?府里老太太、大夫人肯定不会同意的。
秦阳侯府可不是宁平伯府那种战功起家的暴发户,不可能选一个农家出生的秀才做女婿的。
松子这么想并不是觉得钱有福有什么不好,而是钱有福的身份太低了,像秦阳侯府这种累世名门结亲,根本就不可能考虑钱有福这样出身的人,哪怕钱有福是他们先生唯一的弟子也不可能。
更何况,他们府里老太太还是那样一个看重家世的人?
“先生,要不,您还是给阿福换个人选吧?”他觉得先生想的这一庄恐怕难。
虽然只看人才品貌,两人确实挺配的,可婚姻大事可不是只看人才品貌,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的。
黄夫子摇头,换啥换?这么重要的事情,那人选是说换就能随便换的吗?
至于松子想的那些家世什么的,黄夫子当然也知道,可就像他寄出去的信里,跟他哥说的那样,这些年秦阳侯府嫁出去那些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110-120
姑奶奶,有几个真的过的如意的?
阿福,他其他的不敢说,对待媳妇绝对错不了。
钱家的情况他也了解,阿福上面几个长辈都是明理的,阿福那个长嫂陆氏人也不错,嫁过去日子可能不会像在秦阳侯府那么富贵奢靡,可绝对比嫁去那些规矩多的门当户对人家,日子过得舒心畅快。
京城这边,真心疼爱闺女的黄大人也是因为这一点,才没在看到黄夫子信的第一时间气的把信撕了。
不过,他的闺女那也不是一个秀才想娶就能娶的。怎么的也得是个举人吧?还得她闺女能看上,能过的了他的眼才行。至于家世吗?这个黄大人要求不高,不过至少也得在京城有个宅子吧?
黄大人运了口气,铺纸磨墨,给他弟回信,信上罗列了一二三四五六七诸多要求。
也幸亏钱有福此时并不知道这事,要不然肯定第一时间就吓跑了。
第115章
“阿福, 这边这边。”
日子一天天过,天气越来越冷,本来钱有福他们以为府城这场风寒疫情还会持续许久,
都做好了今年过年清冷过的准备,结果过了冬月二十五之后, 染上风寒的人反而开始断崖式减少。
等进了腊月, 钱有福家这边连着好几条巷子,已经没再听说有谁染病了。大家伙也终于敢走出家门,到街上走动了。
“今天街上人真多。”钱有福一路过来, 路上经过几个地方,被人挤的儒生帽都差点掉了, 上到二楼到窗边坐下后,先给自己整了整帽子, 然后才给自己倒了杯茶,一边细细品着, 一边看着下面街上的人道。
“那是肯定的啊,之前那么长时间, 大家都憋在家里不敢出来, 现在能出来了,肯定都想跑出来转转。再说,这不马上就要过年了吗?年货都还没准备呢。”
这年头可不像现代, 超市里鸡鸭鱼肉什么都有,什么时候想吃了去买都行。
这里家家户户都是要提前许久就开始备年货的。“阿福,你们家年货都准备好了?”小胖歪着脑袋问。
钱有福摇头, “也还没”今天他出门的时候, 还听他奶、他娘跟他大嫂几个凑一起在商量怎么送年礼呢。
钱家这两年日子越过越好了,可是跟宁平伯府相比, 还是一天一地,所以每次给他大嫂那边的亲戚送礼都是件特别麻烦的事,尤其是往京城送的礼。
钱有福摇摇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扔到脑后,问起两个最近的读书情况。
马上过年,距离明年乡试也就八个多月的时间了,之前三个人一起的时候,定了冲刺目标,这段时间因为风寒几人都没见上面,钱有福想起来便问问。
“别提了。我一个人在家念书,速度太慢了。”他拼死拼活,现在的进度也就将将到目标的半数。“阿福,阿继你们呢?”
钱继:“我还好,完成了差不多八成的样子。阿福你呢?”
“我都完成了。”《四书五经》跟《周律》的进度还比他之前预计的还要快上一点。
“这么快?!”
小胖、钱继震惊,“你怎么做到的?!”他们之前定目标的时候,真的定的量挺大的,小胖、钱继完成现在这些,就已经觉得每天都很累了。
就那样呗,他从小到大不都用的同样的法子吗?如果硬要说的话,可能就是他平时比他们更自律一点?
“你管好你自己的时间,你也可以。”
他不可以,小胖闻言连连摇头。
钱继捂着嘴,笑着凑到钱有福耳边跟钱有福咬耳朵。“杨叔杨婶正忙活着给他说媳妇呢,这两天连着都相看三家了,读书他肯定顾不过来。”
“相看三家?”
钱继点头,两家离得近,小胖家那边有个什么动静,他都知道,“今天待会儿还要相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