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 > 大宋刑提官 > 第222章 扬州往事

第222章 扬州往事(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网游之守望 超凡纪元 女总裁的贴身保安 重生1984:下海创建想象公司 英雄联盟:我在EDG打上单 和侯爷互穿后,他宅斗上瘾了 地星狩风 逍遥小县令 重生:嫁给一根竹子 赌石浮沉路

开封,内阁会议。

内阁各成员都沉默着不说话,他们面前摆着厚厚的事牒。

光是看完这些从地方上奏而来的事牒,都要花掉一两个时辰。

新治已选出十五个重点州城,为了能有效的上行下效,使内阁直接管理到地方。

包小天负责管辖南部战区的五座重点州城,而兵部尚书李纲向来对金国更痛恨。

因此,北部战区的太原府、河间府、邢州、晋州、齐州,由李纲在总体筹谋。

从京畿直派到地方的各司官员,早已陆续到位。

包小天则沿着长江北岸自西向东,分别选定菱州、陕州、黄州、庐州、扬州,作为重点州城。

首先是统筹及均田,尔后兴建地方学院,使地方百姓被均田和入学吸引定居后,城内拥有足够的人口了。

最后再效仿郑州之治,开启各类公营工事。

户部尚书宗颖及禁军太尉姚平仲,则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去直辖西北战区,以应对夏国袭扰之余。

若金国再敢有任何异动,姚平仲能就近驰援北部战区的李纲,相互协同,静等反扑金国的最好时机。

西部战区由吏部尚书汪博彦统筹,京畿战区由内阁所有成员共同统筹,各司其专职。

“咳咳,真忙,主要还是人才不足,”李纲皱眉看着北部战区诸州递来的事牒:

“军府改制后,不少地方武官都调任了文职,但还是不够。”

“京中也下放了不少文臣武将去地方,事情多又杂,光是看着奏疏事牒,都不知从何处开始下手。”

包小天面前的事牒也很多,但被提及更多的都是关于南边发生的事情,希望北边能够得授权去处置。

事关南边而来的流民的,包小天已经授权收容流民入籍,但涉及提议征战的,全部都暂时按下不许妄动。

提的最频繁的,是早前从南边投诚而来、姚平仲担保可信的张俊。

……

早前被任命为扬州路军总管,奉命驻守于扬州的张俊。

赴任之后,一直耐着性子静等朝中对南边有所行动。

结果这一等,就是快两年。

这两年来,他也不是在干等着,而是很忙,光是扬州城内的事务,就忙的他到处奔波。

好好的地方驻军,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城内的城管,不论事务大小,扬州知州总是会拎着调兵令而来。

陈明事由后,张俊有权不配合。

但若知州的主张叫他以及一众副将感到认可,张俊则必须配合行事。

刚到扬州赴任时,张俊还没来及了解扬州路驻军情况。

扬州知州吴忠就拎着调兵令而来,申领一营官兵,去扬州坊街处置内乱。

因着好奇,张俊亲自带人前去配合处置。

去了之后他先是看到竟然有百余人正在打砸公营粮肆。

将这群不法之徒全数武力捉拿后,张俊才明白他们闹事的原因——

朝中出\台了公粮令和公盐令,扬州为履行二令,在扬州坊街开设了十余间公营粮肆。

按政令要求,统一以每斤十钱的价格售粮,盐则为五十钱一斤。

对百姓来说这当然是好事。

但二令一出,对扬州的地方大户来说就不是好事了。

当初扬州粮价受他们集结垄断,每斤大米已卖到五十钱一斤。

公粮令一出,私粮粮商们的高价粮直接卖不出去了,这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这才有了聚众闹事这一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质子十八年,归国万人嫌 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大明:朱元璋:我,朱雄英,让位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北宋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