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节(2 / 2)
哪想一面湛蓝色半透明护盾忽然从车头亮起,五辆载具列成一面光壁,法术与弩弹被挡下弹开,37mm源石炮炮弹击碎护盾,
然后被车体装甲挡下弹开。
“【乌萨斯粗口】!这玩意还装了护盾防御装置!”
“***的哥伦比亚佬为什么都这么有钱!!”
“快跑啊!!!”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似乎装在炮塔上,于炮管一侧探出的机枪枪口喷射火舌,子弹风暴击碎玻璃击透护甲,席卷着依车队汽车为掩体的乌萨斯士兵。
六轮装甲车炮手在见证射出的炮弹未击穿后,带着“为什么没钱就不能这么粗”的遗言,被高爆弹击中,成了雪地下最亮的星。
意识到几方载具无法提供任何有效掩护的士兵们匆忙奔向车队的另一侧,却骇然看见!从对面竟又驶出了五辆履带载具!
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新出现的这五辆载具,炮塔炮管的口径明显缩小,贫弱无能的20mm左右。
但是,也有一个坏消息。
20mm的羸弱口径“炮管”,
一个炮塔并装两个。
以某些雪域不知情的代价,four与地球弊端达成了许多合作,
其中一项的成果,就是眼前这些驾驶坦克的坦克兵,
砰砰砰砰砰!!!
汹涌的火舌嘶吼喷射,砰砰的炮声响彻整片雪原,一道道黄蓝相间的曳光如破阵裂空的光矛,数十名跑到车队另侧的乌萨斯士兵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霎时间,血肉横飞!
对肉体而言,22mm口径高爆弹,还是太强了。
目睹着和平年代极罕的“高炮平放”,雪域眉毛微动,稍觉不适。
当然,仅是不适。
对以各种步兵为主,在装甲车辆——陆行舰之间存在某些空挡的泰拉而言,把高炮平放确实是件“屡试不爽”的事情…
仿造集合了地球历史中的某些一代型号坦克,黑山在仿“T35”制造的“T10噬沙”后又制造出了15吨重,重量更小的新一型坦克T11。
引擎取自道格拉斯、底盘订自雷神工业、部分仪器来自沃尔沃特科坎斯基与莱茵生命……
黑山并没有选择把制造坦克的工作一人独揽,而是分散出去,把不是很重要的那些交给了各方“友商”。
……这会引起哥伦比亚官方的察觉吗?
会的,当然会,
从黑山在对私军一战里公开展示各种武器军备后,陆军方面就开始缠着联邦政府要钱了。
不过不知道是有意诱导,还是无意误解,
比起15吨重,速度25kmh,但只有30mm装甲厚度和一个炮塔的新型号“T11”,
联邦政府似乎更喜欢有更多炮塔、能塞更多成员、吨位更重看起来能打更多火力的“T10”…
嗯,
是陆行舰情怀吗?
还是多炮塔主义爱好者?
或者说,享受那种被击停后下来一个步兵班将袭击者暴打一顿的快感?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他们投降了。”
尤里的话将雪域拉回现实,
年轻的黎博利循声望向车队的位置,不久前还“高昂”逃跑的乌萨斯军们,在将“血淋淋的代价”以字面意思品尝后,终于在一片哭声与绝望里举手投降。
在雷打不动(甚至还附了魔)的钢铁机器前,任何个人武艺还有智慧都失去了意义。
如果车队里有那种战争术士或许能有翻盘的机会……虽然雪域觉得,有也大概率会被第一时间集火,
坦克车组又不是傻瓜。
【活捉押回去】
目视着探出顶舱盖,用短步枪胁迫乌萨斯士兵放下武器的车组车长,four简短的下令。
散开围堵的两只兵团会拦下所有逃亡的车队,没有任何一个乌萨斯军人被允许从这片区域离开,就算是尸体,也不行。
绿眸聚焦收缩,与玩家们同步的视野影音导入核心主机。
综合情形判定,科米索外缘的歼灭战,
已经接近尾声,
.
.
.
.
哒哒哒哒哒哒哒!!
固定在车顶的轻机枪喷溅火舌,将从侧翼冲来的装甲机动兵击毙打倒,
“爷爷!爷爷!你打慢点!哎呦你打慢点!这局子弹是自费的!!”
“哈哈哈你们这小车强啊!又能带人又能拉货还能突突,太强了——呸,太破坏平衡了!为毛就你们工会解锁载具,必须狠狠地削一刀!!”
“滚!东西用完了还想削,滚出去!”
英械玩家[桃子冢]怒骂一句,脑袋发力将马路顶出布伦车,
引擎轰鸣,履带小车飞驰向前,向着枪声更密集的一侧彪去。
“红茶佬!没良心!!”